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民生热点 >> 正文

江西崇仁:普法活动丰富多彩 奏响法治宣传强音

发稿时间:2024-12-07 10:05:00 来源: 抚州日报

  

  巴山镇金域蓝湾法治文化公园一角。

  

  开展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弘扬宪法精神。

  普法志愿者深入街头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从社区到农村,从企业车间到田间地头,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让法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法治氛围日益浓厚,法治社会的基础日益稳固,一个更高水平的法治崇仁、平安崇仁正昂首阔步走来。

  近年来,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司法局始终坚持“普法为民”理念,通过创新法治宣传方式、巩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全面提升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满意度,坚持普治并举,推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县蔚然成风。

  创新形式 “好声音”入脑入心

  普法工作要紧跟时代,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崇仁县司法局通过“花式普法”增强了普法工作的吸引力、传播力,推动法律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提起高彩礼吓死人,遏制彩礼必进行。彩礼提出几十万,未婚青年伤脑筋……”日前,礼陂镇法治村史馆内响起阵阵快板声,“法律明白人”李玉香拿起快板和“全国十大法

  治人物”黄寿孙一起排练。“我是普法的受益者,希望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村民了解高价彩礼的危害。”李玉香说道。

  黄寿孙是当地群众公认的“亲母舅”,也是普法的“好旗手”,他数十年如一日,奔波于为群众送法、普法的乡村小道上,陪伴于为群众调解、咨询的服务现场,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法治的阳光。

  2015年,“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在礼陂镇开展试点,黄寿孙成为该镇首位“法律明白人”。他利用闲暇时间自编普法“打油诗”、自编“法治小品”、自制法治“黑板报”,通过各种形式在乡、村、组拉网式宣传,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截至目前,共为群众免费开展法治培训410余场次,制作法治“黑板报”380余期,发放自编《心中有法梦成真》普法“打油诗”5000份,自编自导法治小品16部并组织演出40余场次,接受群众法律咨询20余万人次。

  双管齐下 “好故事”见行见效

  法治的根基在人民。崇仁县司法局始终坚持“普法为民”理念,线上线下双向发力,以接地气、拉家常、看得懂的普法方式,带动群众主动学法用法、依法维权。

  线下宣传“面对面”,精准施策“点对点”。以“党员志愿服务队+法律专业+基层司法所”为载体,打造“崇法尚理·初心为民·有法帮你”法治品牌,持续发挥党员志愿服务队法治“宣传员”“播种机”作用,并组织各基层司法所所长、法治副校长对辖区内学校开讲“法治第一课”,针对防溺水、预防校园霸凌、防范网络诈骗等法治知识进行宣传,以案例悟法治、以案例明法理,在全社会营造良法善治的法治宣传氛围。

  线上宣传“重实际”,通俗易懂“求实效”。依托“崇仁县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富有特色的普法活动,转载、发布专题文章100余篇,阅读量达6万余人次,以真实案例阐明蕴含的法律知识,以问卷答题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以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和社会关注热度高的案件为切入点,围绕民法典、防范网络诈骗、禁毒等相关法律知识,通过以案释法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引导群众主动学法用法,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实现“指尖上的普法”。

  建强阵地 “好平台”走深走实

  人民群众在哪里,普法阵地就在哪里。崇仁县司法局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始终坚持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作为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有效抓手,在全社会营造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打造法治文化长廊。围绕普法规划目标任务,在各乡(镇)打造法治文化长廊,以通俗易懂的图文让村民在休闲娱乐中学习法治建设的内容、感受法治文化的熏陶,让法治观念如墨香般沁润人心,在潜移默化中推动法治社会建设。

  打造“仁理工作室”。依托人民调解组织,联合“法律明白人”、退休民警、基层法律工作者打造“仁理工作室”,综合运用教育、调解、疏导等方法,精准聚焦城区人口密度大、警情多发、基础工作压力大等问题困难,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目前已经完成航埠、孙坊、白路、相山等7个乡镇的“仁理工作室”建设。“仁理工作室”搭起了一座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促进了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地化解,帮助群众节省了直接诉讼成本,同时为“法律明白人”提供了“舞台”,也促进了警力释放、回归主业。目前“仁理调解”已成为该县调处矛盾纠纷的一张名片。

  提升“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开展“法律明白人”示范培训,积极探索推动“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向社区、园区延伸,全县每个社区、园区至少培养了5名“法律明白人”,深入开展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实现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覆盖到每个行政村,构筑起乡村治理的“第一道防线”。截至目前,共培养“法律明白人”5094人,活跃在乡村基层治理一线,充分发挥血缘、亲缘、地缘“三缘”优势,利用乡情、亲情、友情“三情”资源,当好守法普法宣传员、社情民意信息员、法律维权助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特殊人员帮教员“五员”角色,讲好农村法治故事、化解邻里矛盾纠纷、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全县法治建设水平显著提升,群众法治意识明显增强,社会治安形势得到根本好转。

  法治文化注入内核,法治力量深入人心。如今,在崇仁,“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愿景渐成现实,“形神兼具的法治社会”画卷徐徐展开。本报记者 吴茵

责任编辑:邓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