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民生热点 >> 正文

萍乡湘东区:打出“民生拳” 铺就“幸福路”

发稿时间:2024-12-31 11:12:00 来源: 萍乡日报

  “忧居”村民住进“优居”,村居环境提“颜”增“质”,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卫生领域特色突出,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自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萍乡市湘东区麻山镇立足百姓生活“基本元素”,拿出满格状态,扛起履职担当,瞄准群众所需所盼精准发力,让“环境美”与“生活美”携手同行,助推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住有所居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升乡村建设水平的重要手段。麻山镇积极对接湘东区住建局,规范化、精细化、集约化、标准化、常态化进行危房改造,发现一户改造一户,应改尽改,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让他们同样能住上安全房、暖心房,共享“安居梦”。

  横岗村村民文昌勤以前住的房子因年久失修,外面下大雨,屋里就会下“小雨”。镇村两级在湘东区住建局的支持下,为他重新选址援建了一栋40余平方米的新房,并粉刷一新,危房换新房,这是文昌勤做梦都没想过的事情,天天暖在心头、笑在脸上。与他同样住上安全房、放心房的中坪村村民徐美年,也是没花一分钱就拎包入住了政府援建的新屋,喜得她逢人就说自己掉进福窝里了,每天都在享福。

  行有所便

  如何才能全面提升村民出行安全、改善交通环境,切实纾民忧、解民困?麻山镇对辖区内的破损村路、拥堵路口进行拓宽硬化和“白改黑”改造,让一条条“老路”换上“新颜”,“脏乱差”变身“绿洁美”。桐田桥至鸬鹚堤顶路段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麻山镇合理规划,增设38盏路灯,修复、更换损坏的部分路灯,确保夜间道路照明充足,消除视线盲区,保障村民夜间出行安全,惠及周边群众1800余人。

  葫芦冲水库和新塘村板栗园的出入路,原先是一条羊肠小道,因尚未硬化,一到雨天,便积水成潭,泥泞难行,村民出入非常不便。修好这条路一直是当地村民的夙愿。为提升群众幸福感,村两委多方努力,花费2个月时间,终于在今年8月成功修建、拓宽、硬化了一条数百米长的道路。“羊肠小道能通车了,以后我们出行、种庄稼都省力不少,增收致富的路更宽了,乡村振兴也更有盼头了。”走在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路面上,新塘村村民周水萍感慨地说。

  “以前我家门口臭气熏天,蚊子、猪粪随处可见。经过集中整治后,门前小桥流水,推门见绿,成了附近村民散步休闲的好地方。”横岗村燕子窝组脱贫户文志军感慨连连。

  饮有所安

  “我们村去年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今年自来水管网入户工程实施后,一打开水龙头就有干净、清亮的水,做饭、洗衣都很方便。”汶泉村松山组村民许放文走进厨房,随手拧开水龙头,清澈洁净的自来水便哗哗流了出来。

  汶泉村村民以前使用的主要水源是山泉水,水量不足、水压不稳,逢年过节返乡人员增多时还会不时出现用水紧张的局面。

  集中整治工作中,麻山镇把改变农村饮水条件、保障用水安全作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积极对接上级水利部门,开展群众安全饮水保障情况全覆盖大排查工作,实施湘东区汶泉水厂及周边农村供水工程,项目建设地点设在汶泉村,水厂蓄水量达400吨以上。项目完工后,将满足全镇2万多名群众生活用水需求,有效推动农村饮水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转变。

  医有所保

  “住院一个多月,自费不到600元,太划算了!”今年6月,麻山村村民彭高建因左肩骨折,术后仍需到区或市级医院做康复治疗,每天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往返。后来,彭高建无意间得知镇卫生院开设了康复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他白天在镇卫生院做完针灸、火疗等一系列康复治疗后,晚上就近回家休息。一个多月后,彭高建左肩功能完全恢复,能正常出工务工,他高兴地写了一封信感谢康复科:“让我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完美的治疗。”

  大病进城区,康复回乡镇。为让广大基层群众享受优质医疗资源,节约治疗成本,麻山镇卫生院向湘东区总医院请求专家支持,每周都有业务骨干来到镇卫生院坐诊带教。同时,该镇卫生院还专门添置了中医定向透药仪、红外线偏振光、超声波治疗仪、温热电灸治疗仪等理疗设备,让麻山及周边乡镇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相当于二级医院的中医特色服务。

  幼有所学

  每天早上7时30分,5年级小学生黄嘉骏准时出现在汶泉村村委会门口集中点,和其他同学一起等待麻山镇车队的专车。黄嘉骏原本在汶泉小学就读,今年汶泉小学被撤销合并到麻山镇中心小学。黄嘉骏的妈妈为此犯了愁:学校这么远,以后上学还不得天天接送啊?可没过几天,村委会就通知她,已有专车定时接送孩子们上下学。

  家住三山村的胡依玲小朋友,每天也是在家门口等待校车接送,妈妈只要把她送上校车即可。不需接送孩子又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胡依玲的妈妈乐开了花:“孩子可以到环境优美的镇幼儿园上课,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及人口出生率整体下降,部分乡村学校生源急剧减少。为此,麻山镇加大教育资源整合步伐,撤销、合并地理位置偏僻、学生人数少的教学点,集中优质资源办好镇中心幼儿园、小学、中学。同时,为解家长后顾之忧,该镇为镇里的公办幼儿园购买了校车,与镇车队多次沟通,为其他中小学增加了车次,调整了早晚两班公交车的出行时间,方便接送学生上下学。(周双萍 彭建丽 廖雅君)

责任编辑:邓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