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民生热点 >> 正文

宜春经开区多维度打造产教融合发展新高地

发稿时间:2025-01-07 09:24:00 来源: 江西日报

  本报宜春讯 (全媒体记者张晨 通讯员漆思忞)早上在生产线上遇到的技术难题,晚上便可在免费培训课堂上得到解答,这是宜春国轩电池有限公司电芯制造一部包胶班长谌美林在业务学习中遇到的最开心的事,这样的便利得益于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工匠学院的成立。近年来,宜春经开区以打造“赣鄱标杆”为目标,立足园区实际,聚力多方优势互补,多维度推进产教融合,致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工匠人才,为助力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育人高地和智力引擎。

  顶层设计营造合作生态。宜春经开区主动牵头跨区域广泛吸收相关行业组织、职业院校、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单位参与,组建宜春市锂电产教联合体,现有成员单位42家,构建了“政府、学校、研究院、企业”四位一体的联合运行机制,出台了《宜春市“金融+财政+土地+信用”产教融合激励措施》,为园区高质量建设产教融合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设立专项经费和日常经费专账,以保障宜春经开区锂电产教融合工作持续推进,目前拨付金额已达160万元。

  平台建设实现协同育人。以产教联合体为依托,在宜春经开区就业之家打造“锂电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工匠学院”,为毕业生、产业工人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促进“工人”向“工匠”转变。宜春时代、江西国轩、赣锋锂业、苏强格等园区重点企业与宜春学院、宜春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联合建立产业学院3个,共建专业5个,通过校企互派互挂,企业工程师进学校课堂,学校教师进企业,形成“工学交替培养、校企双师带徒”的师资配置新模式,学生获国家、省级技能大赛奖50余项,“双主体”育人实现校企育人共赢。2024年9月,省教育厅公布了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典型培育建设单位名单,由宜春经开区、宜春学院和多家锂电龙头企业共同创建的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工匠学院成为全省仅有的5个典型培育建设单位之一。

  创新共享助推产业发展。积极探索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深化产学研合作优化,依托校企共建的科研平台,定位产业技术痛点,为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近年来,该经开区院校企通过合作创新、技术共享,深入开展了一系列锂电新能源产业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宜春学院新能源产业工匠学院研发的锂云母不脱泥浮选技术,使氧化锂的回收率提高10%以上,极大地提高了锂资源的利用率,仅凭这一项技术就可为园区锂电企业创造数以亿计的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邓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