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民生热点 >> 正文

会昌乡村振兴有“薯”光

发稿时间:2025-02-15 15:58:00 来源: 赣南日报

  日前,记者走进江西省会昌县晓龙乡桂林村的红薯加工车间,但见一片繁忙的景象,烘干房、全自动拉伸膜机、切条包装机、巴氏杀菌机等开足马力运转,工人有条不紊忙碌着,一包包独具风味的红薯干走下生产线,销往全国各地。

  “我们自家种的红薯收完卖给合作社,之后就来车间打零工。专家教我们红薯种植技术,政府又帮我们解决销路,还给我们提供了工作,我们每年依靠红薯产业就有一笔不小的收益。”在车间包装红薯干的村民陈桂香笑呵呵地说。

  在会昌县晓龙乡,一颗小小的红薯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希望之光,点亮了这片土地的发展之路。晓龙乡的红薯以其甘甜可口的口感和优良品质备受消费者青睐,尤其是采用传统“倒蒸”工艺制作的红薯干,成为当地的一张特色名片。

  近年来,晓龙乡立足本地传统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红薯种植、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推动红薯产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转型升级,将红薯产业打造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该乡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先后投入1180万元,用于建设高标准红薯产业基地、改造加工车间、补贴农户鼓励扩大种植规模,组建红薯产业协会并开展展示展销推介活动,为晓龙红薯走向更广阔市场搭建平台。同时创新采用“振兴集团+乡镇子公司+村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五方主体经营模式,打破了传统农业经营的局限,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协同发展。各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入股县振兴集团晓龙子公司——晓丰公司,晓丰公司充分发挥其龙头作用,全面负责红薯种苗繁育、收购,红薯干产品精深加工、品牌塑造和营销,以及红薯加工车间的经营管理,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了从种植到销售的无缝对接。2024年,该乡种植红薯总面积达3000亩,总产量300万公斤,可制作成红薯干60万公斤,红薯产业产值达1400万元。

  为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力量,晓龙乡积极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开展深度合作,建成了赣南地区第一家甘薯产业博士服务工作站。双方围绕“倒蒸”红薯干专用品种品系筛选、本地传统红薯品种提纯复壮以及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紧密合作。此外,晓龙乡大胆引进全国各地20余个薯种进行推广性种植,不仅丰富了红薯品种资源,还实现了从单一销售红薯产品向销售红薯种苗、红薯品种专利的多元化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产业附加值。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晓龙乡组建了三支专业队伍,构建起全方位的人才支持体系。会昌县农业农村局牵头的管理队伍负责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选派的科技队伍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的新型栽培技术体系。组建营销队伍专注市场拓展,通过培养壮大经销商和经纪人队伍,积极拓宽销售渠道,确保晓龙红薯能够顺利对接市场需求。三支队伍各司其职、协同合作,形成了推动红薯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多措并举之下,以“薯晓龙”为品牌的晓龙红薯干,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得到极大提升,在市场上也“身价倍增”。晓龙红薯干已成功申报成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富硒农产品、有机产品和地理标志,晓龙乡桂林村红薯加工车间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晓龙乡红薯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乡红薯种植面积从2018年的2550亩稳步增长至2024年的3000亩,从平均亩产600公斤到1000公斤,鲜薯产量和产值连年递增。红薯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带动该乡183户脱贫户种植红薯,每年实现户均增收4700元,脱贫户依托红薯产业致富增收的步伐不断加快,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记者钟清兰 通讯员郜韶华 熊怀

责任编辑:邓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