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民生热点 >> 正文

探访安源老街:光影交织 红韵新生

发稿时间:2025-02-24 09:27:00 来源: 萍乡日报

  全媒体记者 袁圆

  20世纪20年代的安源老街,是有着布匹店、南货店、邮政局、理发店和小饭铺的繁华街道,工人们常聚集在这里购物、喝茶聊天。自20世纪90年代起,不少居民迁出,房屋空置,老街逐渐衰落。

  如今,走进这条颇具民国风情的老街,脚下的路,街边的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处彰显历史的厚重感。安源,作为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和主要爆发地,古色、红色与现代在这里交融。

  原汁原味,重现旧时记忆

  从高处俯瞰,安源老街由一条长达1.6公里的主街和数条街巷组成,集中了诸多清末期到民国时期的商铺、老宅等建筑。

  “我从1969年就住在这条街上,街边大多是砖瓦结构的平房,当时近九成居民都是安源煤矿的职工。”李希和是安源煤矿的一名地面钳工,回忆起最初居住在老街的那段时光,对记者打开了话匣子。“每到工人们换班的时候,这里好热闹啊!”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购物场所越来越多,安源老街渐渐冷清。从2022年开始,安源区政府对安源老街实施保护性开发修缮工程,最大限度保留了当地建筑特色与红色革命遗址融合的建筑风格。

  “这些老屋不仅是安源近代经济发展的物质载体,也是红色文化的集中体现。无论是建筑本身的修缮还是街区的业态运营,都让人感受到原汁原味。”安源镇老正街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君向记者介绍。

  “房屋的外立面全部翻新了,显得既复古又摩登。新建了几个停车场和休闲公园,有不少老邻居都和我一样回来住了,都说现在的环境不输城里的小区。”在此居住40余年的居民李光萍对老街的嬗变如数家珍。“以前这里完全是另外一番模样,雨天踩在道路地砖上,泥水溅得老高,空中到处是‘蜘蛛网’,各种管线密布,再加之车辆乱停乱放,小区内车辆通行非常拥堵,一些老邻居不堪忍受都搬了出去。”如今,老旧楼栋焕然一新,居民区内管通路平。“社区改造后,违建拆除了、空间打开了、小花园有了,绿植、凉亭、活动场地一应俱全,邻居们经常出来聚聚,老年生活更丰富了。”

  红色引路,老街焕发生机

  安源景区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个: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及刘和盛饭店、安源地委旧址及安源党校……这些革命旧址如同星火,照亮安源。人们漫步在这片热土上,通过留下来的遗迹、老照片、老物件追忆那段峥嵘岁月,汲取前行力量。

  “安源的红色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有效利用潜力巨大。景区坚持以‘红色资源为血脉、工业遗存为骨架、红色精神为灵魂’的总体定位,不断擦亮‘工运摇篮’这张城市名片,在做好革命旧址保护的基础上,深挖安源红色文化和工矿文化的历史脉络,使安源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安源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机关工委专职副书记欧阳丹介绍。

  革命年代留下的纪念场馆、革命遗址密集分布,成为闪耀着革命荣光的“红色名片”。安源区坚持把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在环境整治、城景提升等方面优先考虑和谋划革命文物的整体保护和融合利用,将革命文物作为打造和点亮“安源红”品牌的名片。同时因地制宜将一批革命旧址建成红色教育的“实景课堂”,通过实物观看、鲜活讲解、互动体验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安源区文旅部门围绕“一点多维”的开发方式,绘制“初心地图”,将安源景区内7个“国保点”、16个“省保点”和4个“市保点”纳入其中,形成了一条可游览、可研学的“打卡路线”。

  环境美了,游客纷至沓来,近距离了解、铭记并感悟发生在这里的红色故事,安源老街迎来了久违的火热,老街上不少商家兴奋不已。

  2024年6月,一家摄影旅拍店在老街开业,店主罗海珍告诉记者,穿一身民国服装在安源老街拍照打卡成为朋友圈里争相体验的时尚潮流,让她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她采购了200余套汉服、民国服、民族服等,提供服装租赁、化妆、拍摄一条龙服务,自店铺营业以来,每天都有游客光顾,节假日更是忙不过来。“ 拍照发个朋友圈是大多数人记录生活、分享美好瞬间的方式 。不少游客都想入乡随‘服’,选择一套与环境相匹配或者是与日常穿着不同的服装‘出片’,这也是我选在安源老街开店的原因。希望景区多举办一些特色文旅活动,让店里的生意更加红火。”

  现在的安源老街,新旧业态交织相融,沉淀了历史文化,串联起人间烟火,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创意表达,增添现代魅力

  夜幕降临,安源老街的胜利广场灯火辉煌,光影交织间,一场跨越时空的视听盛宴——安源区《风起安源》光影演艺在此璀璨启幕。

  光影演艺以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和其坐落的牛形岭为天然舞台背景,一幕幕历史画卷徐徐铺展,一段段波澜壮阔的革命故事在光影交错间深情讲述。节目以时间为序,紧扣历史脉络,通过光影艺术与音效艺术的完美融合,将安源红色百年、工矿百年、市井百年的变革历程清晰呈现。

  此外,龙舞、狮舞等传统表演与红歌联唱《张家湾的红灯》《安源火种天下传》等经典曲目轮番上演,将现场观众带入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共同感受安源工人运动的磅礴力量。

  “文化传递的是一种情感,一系列文旅节庆活动成为宣传红色文化、景区亮点、吸引流量的重要载体,透过文化的创意表达,老街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打卡。”欧阳丹表示。

  游客走进“故事里”,欣赏《风从安源起》大型沉浸式演出,在鲜活的剧情中感受文化与景区的“水乳交融”。

  安源消费合作社货架上摆满水杯、毛巾、脸盆等生活用品,墙上贴着免费为工人兑换银圆和铜圆、增设工人储蓄业务等介绍内容;刘和盛饭店前,店家招呼工人、农民在这里食宿;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讲演厅正召开“茶话会”……《风从安源起》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以“实景旧址打造+景区氛围营造+快闪故事演绎”为项目形式。观众可以跟随动线行走,行进中的每一幕情景剧都对应着历史故事、旧址建筑和人文背景,途中植入地方非遗表演、文创市集摊位及当地名小吃,为人们带来别样的体验与感受。

  在安源老街,红色工运文化如同一条集聚着历史与现代的绣带,穿越百年,串联起这段团结奋斗、敢为人先的伟大历程。

责任编辑:邓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