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民生热点 >> 正文

南昌新建区:奋力耕耘正当时 乡村振兴阔步行

发稿时间:2025-03-07 09:23:00 来源: 南昌日报

  梦厚线(石埠街至梦山公路段)白改黑工程

  石岗镇罗山村

  石岗镇生态湖羊科技产业园

  今年年初,2025“我们的节日·春节”江西省主题活动暨乡村新春晚会在南昌市新建区石埠镇西岗村举办。这场乡村春晚,不仅让新年气氛变得更加“热辣滚烫”,更透过西岗村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和村民洋溢的笑脸,向全省人民递出一张“蝶变新生”的乡村名片。

  从“穷山沟”到“幸福村”,西岗村的变迁是新建区大力推进“两整治一提升”行动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新建区以特色产业为着力点,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共同富裕样板村,大力推进农村路域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特色产业提升,加快构建乡村宜居宜业新格局。

  □洪观新闻记者 高学斌 黎姿

  从“人车抢道”到“竹林听风”

  路域升级铺就民生“幸福路”

  要想富、先修路。

  如果说乡村小路是“毛细血管”,那县乡道、省道就是连接农村与农村、农村与城市的“大动脉”,是农村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助推乡村振兴的基础。

  “嘀——”新丰管理处丰联村口,一辆辆汽车驶过,行人则在行车道旁的人行道上悠闲漫步。丰联村党支部书记程四喜看着新修好的公路感慨道:“去年这里还是人车混行的‘危险路段’,现在老老少少都能安心散步。”

  竹林栈道边,村民熊林国正带着孙子玩平衡车。“路好了,孩子们家门口的欢乐也增加了!”他笑着指向491乡道:1.5米宽的透水砖步道镶嵌在香樟树间,太阳能路灯杆上挂着“蓝莓基地向前500米”的指示牌。这个曾经被320国道车流“遗忘”的村庄,如今因路而兴——周末来采摘蓝莓的城里人,能把停车场挤得满满当当。

  “没改造之前这里杂草丛生,旁边都是老旧破败的矮房子。现在道路‘白改黑’了,环境面貌大大改变了,停车位也有了。现在节假日,或者寒暑假的时候,小孩都在这里玩得很开心。”说起村里的变化,丰联村魏家自然村村民魏香保连连称赞。

  魏家自然村紧邻320国道,491乡道穿村而过,交通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交通隐患。程四喜告诉记者,近年来茶叶厂、蓝莓基地、橘子园等产业在村庄周边不断涌现,伴随而来的还有来往的巨大车流量,主干道上常出现人车混行的现象。

  为了改善交通条件,新丰管理处以“两整治一提升”契机,扩展491乡道的绿化带,增设1.5米宽的人行道,方便群众安全出行。“这些年产业好了,腰包鼓了,环境也在不断升级。自环境整治开展以来,村里处处好风光,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美。”丰联村村民熊林国说。

  如今,丰联村魏家自然村“蝶变”焕新颜,绘就了一幅和美城乡环境新画卷,村民脸上洋溢着喜悦。

  新丰管理处主任赵云告诉记者,按照“两整治一提升”行动要求,对魏家自然村实行道路硬化,实现村道与入户道路“白改黑”1400平方米,水泥压花4048平方米,打通了村内循环道路,同时在道路两侧、休闲广场和村民院落种植乡土树种,绿化超1000平方米,并安装太阳能路灯26盏,照亮了村民夜间出行道路。

  农村路域环境的改善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新建区通过“两整治一提升”行动,全面推进农村道路“白改黑”工程,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提升农村路域环境形象。

  不仅仅是丰联村魏家自然村。

  “我们坚持以示范区为核心,以农业产业为结点,通过‘串珠成链、连线成片’的方式,将全区‘两整治一提升’所有项目点划分为七个片区,以梦飞田园、蓝泥湾、丰产河、西山文旅小镇、汪山土库、河林沙口河、铁河水产养殖等七个乡村振兴示范区为中心,通过示范区打造,带动影响区域周边村庄、道路、产业,形成一张统筹推进、整体升级的‘大网’。”新建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胡小南说。

  2024年,新建区已完成县乡道路“白改黑”目标任务242公里,超额完成48公里。并以全区主要道路建筑控制区以及公路建筑控制区以外可视范围为整治重点,完成了对320国道、乐饭线、揭铁线、西圳线、石梅线、梦山公路等11条主干道沿线环境整治提升。

  从“鸡鸭满地跑”到“月季绕院开” 环境整治激活乡村“美颜键”

  在石岗镇罗山村堎上自然村,分类垃圾桶旁的月季花开得正艳。

  “以前房前屋后堆满杂物,鸡鸭满地跑,雨天出门两脚泥。”魏香根弯腰轻抚花丛,“现在每天早起扫院子,比城里人还讲究哩!”“自村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来,村里的变化很大,环境越来越漂亮。”

  如今的堎上自然村建设了新时代文化广场,配备了分类垃圾桶,铺设了沥青路面……人居环境的改善,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大家自觉维护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还在门前种上花花草草,为小村增色添彩。

  “我们深挖堎上村水系环绕、林木茂盛、良田众多、生态宜居的优势,结合周边产业的发展势头,持续在产村融合、景村融合、三治融合等方面发力,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源头活水。”罗山村党支部书记何德林指着文化广场上的彩绘墙说:“我们拆了1000多平方米的危旧房,清运了80多吨垃圾,但最关键的还是让村民自己当主角。”在去年村民大会上,67岁的魏大爷提出“保留村口老樟树”,年轻媳妇王芳建议“广场加装儿童滑梯”,这些意见最终都融入了设计方案。

  农村环境的改善,让偏远乡村有了人气,如今的罗山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

  近年来,新建区以深入推进“两整治一提升”行动为抓手,围绕“微改造、精提升”,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先手棋”、增进民生福祉的头等事,健全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从乡村发展的阶段性和乡村区域的差异性出发,大力提升善治善成的乡村治理水平,打造干净整洁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全区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迈进,绘就了“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从2022年到2024年,新建区打造了11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73个共同富裕样板村。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另外安排3550万元专项经费对1050余个一般村庄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胡小南说。

  从“靠天吃饭”到“数字种田” 产业变革孕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人居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产业振兴就有了基础。

  “家人们,芦笋都是当天从大棚新鲜采摘的,脆嫩爽口,全部发顺丰特快……”在石埠镇梦飞田园芦笋产业示范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主播陶双红举起刚采摘的芦笋,手机支架旁的温湿度传感器显示:温度22℃、湿度68%。

  陶双红身后的大棚中,十几名工人正忙着抢收芦笋。

  “咔嚓”一声脆响,村民李大姐利落地剪下芦笋:“现在家门口上班,月入4000元还能顾家,比在外地打工强!”她身后的AI分拣机正将芦笋按粗细分级包装。

  位于石埠镇西岗村的梦飞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区,是李建团队打造的现代农业样板。这个1500亩的智慧大棚,通过物联网系统将产量提升30%,“连浙江客商都来我们这里取经。”李建滑动手机App,大棚遮阳网随即缓缓闭合。

  曾经因交通不便,没有产业,西岗村村民纷纷选择外出务工。2020年,西岗村党支部引入南昌梦飞田园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打造梦飞田园芦笋产业示范种植基地。“基地融合农文旅元素,打造观光采摘、研学体验等业态,通过多元化运营,年接待游客超1万人次,带动200余名村民就业,并为村集体增收超50万元。”石埠镇镇长魏靓告诉记者,梦飞田园芦笋产业示范种植基地不仅为乡村旅游聚拢了人气、推动了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更以科技创新、模式革新和全链升级的生动实践,诠释着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成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生动范例。

  走进位于石岗镇的生态湖羊科技产业园,只见一栋栋羊舍排列整齐,蔚为壮观。据了解,石岗生态湖羊科技产业园是新建区签约的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首期规划用地300亩,建设面积约6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由省市供销联社、新建区现代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及江西赣申数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满产后可年出栏优质湖羊6万只,年产值达1.2亿元。

  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源动力”,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助力器”。石岗镇积极引进湖羊养殖项目,通过改进设施、优化品种、科学管理,持续推动湖羊养殖产业向标准化、现代化迈进,走出了一条依靠湖羊养殖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的发展道路。“我们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带头招商,不断做强特色产业,稳步实施‘一村一品’ ‘一村一业’的富民强村计划,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实力,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石岗镇镇长熊芳芳说。

  从“铁河龙虾”火爆出圈到松湖藠头走出国门,从金桥葡萄抢鲜上市到石埠芦笋俏销“云端”,从石岗油茶香飘万家到溪霞乡村美景入画来……今日的新建乡村,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乡村产业迈向多元化、规模化,乡村振兴才有“动力源”。近年来,新建区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从赋能高质量发展出发,紧盯市场需求,培育壮大特色种养、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新建特色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近年来,新建区大力推进‘两整治一提升’行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特色产业活力迸发。”新建区副区长邹致满表示,“我们将保持‘收官不收劲’的奋进姿态,持续巩固整治成果,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推动乡村从‘一时美’向‘长久美’转变;聚焦产业提质,做强稻米、果蔬等特色产业链,培育农旅融合新业态,让产业增值惠及更多百姓;深化共建共享,依托村民议事、乡贤理事等平台凝聚合力,激发群众‘主人翁’精神,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新建样板’,让农业更高效、农村更美丽、农民更幸福。”

责任编辑:邓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