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民生热点 >> 正文

十八把榔头何以敲出百亿产业

发稿时间:2025-08-27 22:32:00 来源: 抚州日报

  走进抚州市崇仁高新区,到处能感受到输变电产业发展的热度:江西卢格电气特种变压器、江西凯民电气充气式环网开关设备等项目落地;江西奥顿电气高效能变压器铁芯项目、江西崇芯新材冷轧高牌号硅钢项目正加速推进……

  输变电设备是电力系统的“血管”和“心脏”,变压器、互感器等产品都是保障电力稳定输送的关键。崇仁的输变电产业如今名气不小,这里是工信部批准的输变电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有130多家相关企业,产品达35大系列2000多种规格,去年营业收入达102亿元,不仅卖往全国,还出口到欧洲、非洲、东南亚。

  “十八把榔头创新天”

  崇仁输变电产业的故事要从“十八把榔头”说起。1968年8月,正值“三线建设”热潮,崇仁县手工业合作联社主任韩秋生组织十几名工人筹办电机组,迈出了第一步。当年12月,崇仁电机厂成立,18名工人在艰苦条件下,用榔头造出了第一台10KV级油浸变压器,被赞为“十八把榔头创新天”。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成了产业发展的种子。

  之后十几年,电机厂快速成长。1972年到1990年,生产能力不断扩大,变压器单台容量越做越大,产品种类也变多了。1990年,厂子更名为江西变电设备总厂,规模和视野都上了新台阶。

  “一棵树”变“一片林”

  20世纪90年代后,江西变电设备总厂发展迅猛,年营收达4亿元,成了行业龙头企业,还培养了不少技术、销售和管理人才,为本地形成输变电生产“小环境”打下基础。

  该县顺势引导资源、人才、资金向输变电产业集中,支持行业能人办企业,在供地、用工、融资上给予帮助。从福建、浙江、广东、湖南等地吸引60多位在外发展的本地人,回到园区创办输变电企业。现在,全县八成以上的输变电企业都是由这些返乡能人所创办。

  光靠本地力量不够,崇仁还盯着外面招商,主要去“中国电器之都”浙江乐清柳市镇和制造业发达的广东深圳,瞄准变压器及配套企业。

  通过链式招商,生产超高压变压器、箱式变压器、干式变压器等上下游企业纷纷来落户。十几年下来,崇仁的输变电企业发展到130多家,从当初的“一棵树”长成了“一片森林”。

  “制造”变“智造”

  时代在发展,崇仁的输变电产业也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现在,40%的规模以上输变电企业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创新工艺,35%的相关企业使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信息化投入让设备越来越智能,推动着产业升级。

  为了鼓励创新和“机器换人”,该县财政拨出专项经费,设立工业发展基金,每年拿出2000万元奖励企业搞研发、改技术、创品牌。在政策激励下,企业纷纷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伊发电力从德国进口的数控转塔冲床,能一次完成冲、裁、弯等10多道工序;明正电器花300万元买的激光打孔机,效率比传统方法提高20多倍。目前,重点企业的设备数控化率超75%,机器联网率超45%,工业互联网、大数据这些新技术,在研发、生产、售后环节都用上了。

  2022年9月,崇仁建设全国首个县域输变电行业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帮助企业在“5G+工业互联网”建设上降了成本、省了时间,给产业数字化转型添了力。

  “卖产品”变“创品牌”

  从卖产品到创品牌,人才和创新是关键。

  至目前,崇仁不仅引进300多名输变电技术人才,还引导赣电电气、明正变电等60多家企业,与南昌、上海、北京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提升创新能力。联合南昌大学创办江西省变电设备研究院,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崇仁县职教中心开设绕线、油漆、电焊等机电专业班,为企业输送技术工人。

  如今,崇仁自主研发的输变电产品在全国同行业里规格最全,其中中低压变压器占江西市场80%以上的份额,还拥有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品牌越来越响。

  “传统生产”变“绿色生产”

  在崇仁高新区,产业绿色发展成了新亮点。

  江西宏特绝缘材料有限公司的几百桶绝缘材料从生产线上下来,不到30分钟就运到附近的亚珀电气车间。亚珀电气以前用外地材料,现在用宏特的,成本省了10%至20%,两家企业通过生产线对接实现双赢。

  亚珀电气总经理杨和茂说:“这里产业集群好,原材料和配套企业就在身边,生产运输成本低,我们有更多精力和资金专注绿色生产、改进技术、治理污染。”

  园区里,从上游原材料开始就注重绿色。江西腾瑞绝缘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蒋用筠说:“我们把好原材料环保关,这是产品绿色的根基,也是跟上下游企业合作的底气。”

  到了销售端,企业也在推广绿色理念。江西赣电电气销售总监吴仪军给客户介绍:“这是我们新研发的中低压干式变压器,性能稳、能效高,因为生产更智能,能耗和污染都降了,是真正的‘绿色’产品。”

  产业链上下游一起发力,每个环节都围绕绿色目标干,形成稳固的绿色产业生态。现在,崇仁输变电产业关联度超70%,在本地就能买齐生产一台变压器的所有材料。

  回望过去,“十八把榔头”的微光照亮的不仅是一个产业的崛起,更是崇仁人用双手奋斗的历程。从作坊到智能车间,从模仿到制定标准,崇仁输变电产业的蝶变不是偶然,而是把每个当下都当成向上的阶梯,让奋斗的基因不断生长,这正是中国制造的动人之处:用坚韧铺路,用创新照亮前路。

  陈胜孙

  

责任编辑: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