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瘫痪父亲相依为命,从一名中专生逆袭到大学本科……当这名18岁少年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他毅然决定带着父亲去上大学!
该少年名叫刘宏基,2006年出生于赣州蓉江新区潭口镇坞埠村的一个普通家庭。命运在他4岁时陡然转折——父亲突发重病致残,之后父母离异,从此他与父亲相依为命。
读初二那年,父亲病情再度恶化瘫痪在床,生活的重担压在了这位少年的肩头。天蒙蒙亮,刘宏基便要起床,匆匆赶往9公里外的学校上课;夜幕降临,回到家后,他给父亲喂药、更换尿管、擦洗身体、换洗衣物,转眼已是深夜。
多年来,为兼顾学业和照料父亲,刘宏基的生活几乎只剩下“家”与“学校”这两点一线,但他没有怨言,始终咬牙坚持。“他经常忙到凌晨,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5个多小时。”回忆至此,刘宏基的父亲红了眼眶。
中考期间,恰逢刘宏基父亲手术住院。父亲独自一人在医院,刘宏基总是放心不下,每场考完便急忙赶回医院照顾父亲。中考失利后,刘宏基选择了就读南康中专。在南康中专,刘宏基没有放弃上大学的梦想,照顾父亲的间隙,他争分夺秒地学习,虚心向老师求教,晚自习后的教室、父亲床边的小书桌都留下了他认真钻研、埋头苦读的身影。
今年6月,刘宏基以三校生身份参加了高考。6月25日,他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的成绩单——总分600分,他考了539分,其中数学满分!无数个埋首书卷、发奋苦读的日夜,终于换来了金榜题名的荣耀。那一天,他写道:“我的青春没有遗憾了。”
在刚过去不久的7月,刘宏基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他第一时间将这个喜讯分享给了父亲。看着父亲欣慰的笑容,刘宏基心中却涌出一丝忧虑:大学校园位于南昌,“家”与“学校”的两点一线从原本的9公里拉长到400余公里,往后的日子,父亲由谁照顾?
得知这一情况后,赣州蓉江新区潭口镇和坞埠村的镇村干部建议刘宏基的父亲到该区颐养中心接受照顾,可没有过多犹豫,刘宏基还是下定决心——带上父亲一同追梦。“我爸爸独自将我带大,他的身体不是特别好,很多人说‘这个时候不是你尽孝的时候,你要以学业为主’,但我知道他的身体状况,以后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尽孝的机会,所以我决定带他去!”质朴话语的背后,是刘宏基心中始终坚守着的责任与孝道。
所幸,这些年,充满挑战的生活里,刘宏基也并不总是一个人。为解决这对父子的日常开销,政府、学校及时为他们办理了低保、特困补助、护理补贴、助学金等一系列帮扶政策;南康区义工协会、赣州蓉江新区个私协会纷纷伸出援手,资助刘宏基的学杂费用。不仅如此,了解到刘宏基的家庭情况后,赣州蓉江新区个私协会副会长罗红燕与他保持着紧密联系,无微不至地关心他的学业与生活,为他开解成长路上的困惑,让刘宏基感受到了母亲般的温暖。
一个个暖心托举,如点点星光汇聚,温暖着这个家庭,照亮了刘宏基的追梦旅程,既帮助他保持对生活的信心,也塑造出他热情开朗、乐观向上的性格,这些都成为他面对挑战的力量与勇气。“出社会后我也想尽力帮助有需要的人,回报社会。”谈及未来,刘宏基心怀感恩,他坚信,只要心中有梦,一定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光明大道。(朱文奎 邱金 尹铮 刘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