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原创专区 >> 正文

【改革开放40周年】双流之变:从安居到怡居跨越见证人居嬗变 

发稿时间:2018-08-28 11:2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成都8月28日电(记者 隆敏 通讯员 张博 王鸿明)今年63岁的李玉芳是成都双流一名退休的老房管人,从23岁到63岁,40年,她不仅是双流这座城市变迁的经历者,也是见证者。回忆起1979年到当时双流县计划经济委员会下属的房管公用事业公司上班,见证双流从改革开放至今的一系列变化,她为今天的双流竖起了大拇指。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在客厅看电视。双流区委宣传部供图

  “当时双流县城都是清一色的平方和瓦房,城区的面积也不大,大家住的房子面积很小,周围环境普遍较差。”1983年后,李玉芳所在的房管所开始配合政府开展拆迁工作,当时对陕西街、淳化街的瓦房和平房拆迁后建起了5-6层的多层建筑。

  经过改革开放的发展,双流县城人均居住面积得到显著提高。1988年,双流县被确定为成都市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县,开始稳步推进住房商品化、社会化改革,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住房制度开始逐步建立。

  1993年,城区拆迁的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住进了楼房,周边的环境也越来越好,“人们搬进楼房后不仅使用空间增大了,室内的功能分区也日益明显。阳台虽然很小,但基本够用。”李玉芳说。

 

  曾经的房子。双流区委宣传部供图

  而这个时候的双流农村,人们开始从温饱线上挣脱出来,虽然日子并不富裕,但随着经济的活跃,生活也在一天天变好。不过当时低矮的土坯房仍是农村最常见的居住形态,“以前咱们村的房子很多都是用茅草覆盖,下面是土坯墙。记得那时候家里穷,无论是吃的还是用的都很少,房子仅仅能够做到遮风避雨。不要说住楼房,就连当时城里人住的平房也是想都不敢想。”今年78岁的黄水镇安置村民廖文斌说。

  1994年,随着国家一系列房地产开发政策的实施,双流县房地产也有了快速发展,商品房开发、房屋买卖、租赁、抵押、典当等交易逐年增长。
  1980年以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始普遍自建职工宿舍。1983年,双流开始对全县45个场镇的房地产进行登记发证工作。1993年7月成立县房地产交易所,逐步规范房屋交易办证事宜。

 

  现在的居民小区楼。双流区委宣传部供图

  90年代的双流已经出现了商品房,这个时候的商品房多是临街修建,地面有零星车位,环境普遍较差。至2000年,虽然双流商品房开发已具备相当规模,但开发项目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

  2000年以后,通过重点开发精品楼盘,提升区域和房地产品质,双流住房建设实现了数量、质量同步发展,小区建设加快,县城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呈直线上升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农村的大量草房也被瓦房替代,甚至出现了个别平房和小楼房,“当时咱们村子有的人赶上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波浪潮,赚到了第一桶金,在村子里修起了和城里一样的楼房,洋盘得很!”付家坝社区一组居民彭术明说。

  据统计,1994年至2005年,双流房屋产权交易总量达2.5万余件,面积2640.5万平方米。大量外地开发商在此时期进入双流房地产市场,使得双流房地产在开发规模、项目品质上逐渐步入一个新的阶段。至2005年底,双流已有136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项目228个,建筑面积844.57万平方米,上市交易量达715.59万平方米。

 

  鳞次栉比的居民楼。双流区委宣传部供图

  2000年后,双流商品房楼盘开发进入新时期,除多层住宅外,电梯房也开始出现。至2005年,双流县城人均居住面积达到了29平方米,是1986年的4.7倍。
  2003年,欧城花园开发商斥资购买了一架飞机停放在中庭花园处,还打造小区园林景观,修建了游泳池和地下停车场,市民们争相购买,“作为小区的首批业主,我当时就被小区的绿化环境震撼到了。相对于那些临街而建、景观稀少的商品房小区,这已经相当不错了。”欧城花园业主姚昌明回忆说。再后来,四季花语、大成·天府景秀、水云花都等楼盘相继在双流城区涌现。2006年开发的“御苑枫景”,曾获评成都市2006年度楼盘金奖--“金芙蓉杯”和成都最具生态价值景观环境楼盘。再后来,棠湖泊林镇、香楠湖等楼盘也陆续推出,棠湖·泊林镇还在2010年荣膺联合国全球生态宜居委员会颁发的《联合国全球生态宜居国际社区优秀范例奖》。这个时期双流楼盘品质不断提升,它们共同书写了双流的人居典范,实现了双流从“宜居”到“怡居”的跨越发展。

  2002年起,错层式、跃复式、假跃层等契合视觉空间的住宅设计风靡一时,“居之天堂、商之福地”的双流美名广为传播,外地人在双流占据的购房比例快速提升,至2005年,双流商品房成交面积累计达到715.59万平方米。

 

  现代新居。双流区委宣传部供图

  而这个时候的农村,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至2003年已建成蜀星花园等农民安置小区66个。目前双流正在建设的安置小区共36个,总建筑面积约545万平方米,可安置63651人。

  2015年7月,双流独具特色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拉开大幕,率先启动建设的首批7个村6个点的幸福美丽新村已见成效,这些乡村“别墅”小区配套齐全、环境优美,周边学校、医院应有尽有。

  2017年,双流区启动第二批次17个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工作,一幅幅秀美的“聚落为景点、新村为景区”的乡村画卷正在绘就。预计到2020年将实现全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全覆盖。

责任编辑:zyy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加载更多新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