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原创专区 >> 正文

“良心”医生张芳君:抢救患者中找寻价值 发展科室中迎接挑战

发稿时间:2019-10-14 17:5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西安10月14日电(记者 宋佳)从县级医院到三级甲等医院,从低年资医生到学科带头人,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张芳君用10年时间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薄弱科室建设成为西安东郊的口碑科室,更在一个又一个患者生命和个人利益间的艰难抉择中找到人生价值。

  而这一切,在张芳君本人口中,只是“很普通,没有做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只是尽医生的职责。”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由中共西安市委网信办、共青团西安市委决定联合举办的“以青春留名,用奋斗发声——新时代 新西安 新青年 ”主题系列宣传活动将张芳君作为主角之一,讲述她与耳鼻喉科的共同成长。

  

  张芳君在手术台上。张芳君供图

  在医学世界中寻找到价值

  因为母亲常年身体不好,家里经常和医生接触,父亲对医生产生一种崇敬之情,张芳君便遵从父亲的心愿步入了医学世界。

  耳鼻喉科疾病多发生在气道上,大出血、气道梗阻等急危重并发症较多,风险大、难度大,很少有人愿意从事这一学科。刚进入乾县人民医院工作时,张芳君也没想到会在这个学科扎根一生,但是当她逐渐体会到救人的价值时,开始懂得这份工作的独特之处。“在县级医院的时候,因为我年资比较低,几乎所有夜间急诊都由我来处理,送来的都是鼻出血、气道梗阻、喉梗阻的危重病人。我从刚开始心生胆怯到能够独立处理,看着病人一点点转危为安,觉得凭自己的能力挽救生命,比什么都珍贵。”张芳君回忆着职业生涯中最初的触动。

  慢慢地,张芳君开始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幸运的是,乾县人民医院和西安交大一附院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每周末,交大一附院的专家都会来到乾县人民医院进行技术指导。张芳君毫不犹豫地放弃休息时间,跟着专家手术、查房、门诊,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专家们对张芳君的表现也非常认可。

  正是有了这段经历,2005年张芳君进入交大一附院,继续提升自己的医疗技术。

  从零开始发展科室

  经过5年的历练,张芳君已经能够独自面对危重病人,也学习到了更多先进医疗技术,这时一个新的选择摆在了她面前。“当时有好几家比较成熟的医院可以选择,但我还是来到陕西省四院耳鼻喉科,因为我喜欢挑战,喜欢从零开始,这样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思路组建一个新的团队,发展学科。”张芳君这样解释来到陕西省四院的初衷。

  回忆起初到科室的情景,张芳君说:“当时耳鼻喉科患者投诉多,全年也没几台手术,门诊量每天也是个位数,只有一个大夫,护士也不愿意来这个科室。”面对这样的情况,该从何处着手?张芳君从医疗技术和服务两个方面同时打开局面。除了整顿纪律,进行绩效改革之外,张芳君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扎扎实实沉下心来做好本职工作,“看好病、管理好病人,效果慢慢就会出来”。

  一句“扎扎实实”背后是张芳君的亲力亲为。当时因为人手不够,她和另外一位医生每人24小时轮换值班,值完班后手术和门诊还要正常进行,靠着硬撑,张芳君逐渐在科室中开展起了透镜外科手术、咽喉微创手术、耳内科疾病的治疗等,并且在陕西省内率先开设眩晕专科门诊。

  就是在这样的日积月累之下,周围的患者逐渐认可了科室的医疗质量和服务,陕西省四院耳鼻喉科逐渐成为西安东郊一个特色科室,得到了患者口碑和业界认可。

  

  张芳君在手术台上。张芳君供图

  “医生是个良心活”

  无论是自己从医还是发展科室,张芳君认为医学这条道路上最重要的是“良心”。有一次,张芳君回老家,当地医院收治了一个四度呼吸困难的患者,因为抢救困难极大,医院特意找来张芳君。“摆在我面前的有两条路,开放气管,患者可能随着手术刀的切入停止呼吸,也有可能抢救成功;不开放气管,转移至上级医院,在途中患者必定会窒息死亡。显然,选择第一条路可能会引起医患纠纷,选择第二条路我就不必承担任何责任。”张芳君毫不犹豫选了前者,她说:“不救的话是一辈子的遗憾,会良心不安。”

  更为麻烦的是,这位患者一年前有肺结核病史,当地医院防护措施不够,气管开放的一瞬间被传染的几率非常大。张芳君带着医护人员,在口罩里垫了一块又一块纱布,尽可能减少感染概率。随着气管切开,呼吸困难得到缓解,所有问题都随着解决了,患者转危为安。再次走出抢救室,看着一屋子的高兴的家属,张芳君出了一身冷汗。

  在发展科室的过程中,张芳君也把这种精神传递给科室的年轻医生。“医生这个职业,培养投入高,见到回报的过程却很漫长。现在很多年轻医生对医疗工作的辛苦、压力和职责不理解,所以除了在医疗技术上严格要求,还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

  为此,张芳君经常找科室人员谈话,一谈就是一、两个小时,她笑着说:“谈话很有效果,科室整体营造出了一种正能量氛围。”

  对于张芳君来说,患者抢救成功喜悦是难以用金钱衡量的,就像那位呼吸困难的患者,“如果那天没有抢救他,对我们医护人员来讲少担一份风险,也少一分被传染结核的可能,但是有能力而不去救,这种遗憾和懊悔比传染上疾病更甚。医生其实是个良心活,一念之间可以放弃一个人,也可以救一个人。”

责任编辑:徐彩侠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