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原创专区 >> 正文

逆行武汉的心灵治疗师:抚平记忆中的伤痕 迎接期待中的春天

发稿时间:2020-03-13 18:2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西安3月14日( 记者 李岗)3月6日,沌口方舱医院院长被一位患者家属的电话拖住了忙碌的脚步,这是一位焦急的妈妈,情绪非常激动。听说情况后,在沌口方舱医院进行心理支援的心理医生苏艳丽主动联系这位家属,了解情况后进行了心理疏导,缓解家属的焦虑情绪。

  苏艳丽与队员身穿防护服。苏艳丽供图

  苏艳丽是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科副主任,2月24日,她随陕西省首批心理援助医疗队坐上了前往武汉的高铁。路上,不断有医务人员感染的消息传来,苏艳丽心情复杂,也不知道到了武汉后将如何开展工作。说没有顾虑是假的,谁都不是天生无畏生死,但在特殊的时刻我们必须有所取舍。

  怀着复杂的心情,苏艳丽来到武汉,她看到镜头前防护服下的一张张笑脸,也洞察到一些笑脸背后的创伤,她要尽自己所能,用专业知识抚平那一道道烙印在心里的创伤。

  打开超负荷工作的医务人员紧扣的心门

  经过基础的院感和穿脱防护服培训,2月28日,陕西省首批心理援助医疗队分成6个小组,去往不同医院。苏艳丽和其他4名队员负责沌口方舱医院医务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的心理支援工作。

  疫情初期,一边是大批患者涌入医院,一边是防护物资短缺,恐惧、无助、内疚的复杂情绪笼罩着超负荷工作的医务人员。随着各地援助力量到来,情况逐渐好转,但是创伤的记忆却一直存在,失眠、噩梦仍然伴随着很多医务人员。来武汉前曾做过陕西援鄂心理线上志愿服务,苏艳丽对这些情况有所了解,“这也是国家派遣我们来进行心理援助的原因,医务人员面对疫情,除了工作上的巨大压力,心理上也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因此需要及时干预。”

  虽然有所准备,苏艳丽还是遇到了第一个援助难题——医务人员不愿意表达内心感受。“很多医务人员认为自己是来帮助别人的,来之前还写了请战书,所以不愿意承认自己脆弱的一面,即使感到紧张害怕也不愿意承认。”

  苏艳丽张贴公开信。苏艳丽供图

  为了避免医务人员对心理疏导产生疏离感,苏艳丽制作了线上的睡眠情况调查,并在问卷结束后附上联系电话,她想以此为切入点,让大家更容易接纳心理辅导。“我和医务人员聊天,发现他们经常失眠,听说我能解决失眠问题,他们都希望得到帮助。”此外,苏艳丽带领组员拟“告沌口方舱医院工作人员的一封信”,并张贴在医院的更衣间、进餐室、办公区域等醒目的地方。让大家看到有一支心理援助队与大家并肩作战,并实时为大家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就地取材”抚平心灵创伤

  在沌口方舱医院,有200-300位后勤保障人员,负责病区卫生、物资运输等工作,他们初期特别恐惧不敢进舱,之后因为穿脱防护服特别烦琐,他们又放松了警惕。加之工作强度大,有的后勤人员出现烦躁情绪。一般情况下,团体干预需要在室内进行,但是这次特殊的团体干预只能露天举行,而且需要利用交接班前后,时间只有20多分钟。尽管苏艳丽经验丰富,但这仍是一项有挑战性的工作。“心理援助本来就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我们要根据现有的条件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尽管方舱医院条件有限,但院方尽可能提供基本条件。“医院在CT读片室给我们开辟了一个角落用来办公,但是那种人来人往的环境下不可能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干预,所以我们选择以线上干预为主。”

  苏艳丽线上询问护士状况。苏艳丽供图

  这几天,苏艳丽收到了一位带组护士的求助。这位护士一方面担心自己被感染,另一方面更担心组员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焦虑和自责情绪严重,甚至不敢看到负面信息,否则就会感到心慌气短。苏艳丽通过应用专业的心理技术,让这位护士理性地认识到其实自己已经为组员们做了很多事情、尽到了责任。后来随访时护士发来微信反馈:“现在好很多了,没有原来那么紧张害怕了,睡眠也变好了。”

  苏艳丽与接受团体干预的后勤人员合影。苏艳丽供图

  每一个沿途的战疫人都令人感动

  如今,苏艳丽的工作开展比较顺利,每天7点出发前往沌口方舱医院,下午回到驻地后还会进行3-4场线上干预,晚上9点zhang'yi到10点开组会交流总结。工作虽然忙碌,但是苏艳丽觉得很值得。

  她说:“在武汉,我看到消防员、交警,包括接送我们的司机都很辛苦,每个人都在默默地奉献。各个地方来的医疗队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我来到武汉最大的感受就是感动。我能够参与到这次心理援助,用自己的专业为大家提供帮助,我深感荣幸!”

  包括苏艳丽在内的心理援助人员,将继续留守武汉。武汉的樱花已然盛开,相信归期可待!

责任编辑:徐彩侠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