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原创专区 >> 正文

疫情下如何建立心灵防火墙?专家开出“药方”

发稿时间:2020-03-23 15:0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23日电(记者 耿立君)“疫情期间除了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会出现心理问题外,教师、辅导员等是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黑龙江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成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英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随着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陆续的复产复工人员增多,员工、尤其是年轻人的心理问题也应当引起关注。 

  在陈英云看来,随着防疫防控工作的不断加强,压力之下的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已经逐渐在一些高校青年教师和辅导员身上显露出来。通常这些人比较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严格,生怕自己主要负责的相关工作有闪失,所以精神一直处于紧张的的状态中。最近陈英云和一些青年教师、辅导员话聊,感觉到他们压力之下的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表现的已经很明显。 

  “疫情期间对于我们来说,比以前正常上班的工作压力还要大。因为是特殊时期,对每一项任务,大家看的都格外重要,压力很大。”辅导员王言说,每天睡觉前会在班级群提醒学生们在钉钉上报自己的健康状况,有时候迷迷糊糊的,半夜被惊醒就会想,有没有叮嘱学生,万一他们谁忘了怎么办?满脑袋是这些想法。学生刚开始在钉钉上上报健康情况的时候,因为还没养成习惯,总有很多学生没有及时填,就从早上八点开始检查,一直忙到十点多。 

  辅导员黄丽丽负责跟踪学生健康情况方面的工作,这要求数据极其准确,工作时她总是忧虑自己班级的学生位置发生变更,尤其是返回哈尔滨的,怕有学生返回哈尔滨出现位置变更不及时的报告,导致上报数据不准确,给黑龙江省的防疫防控工作带来风险。有时还会猜疑,比如:有没有学生可能偷偷跑回哈尔滨,想见男女朋友?或者是有什么事儿自己偷偷跑回了,不上报?脑海中不断重复着想这些问题。 

  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陈英云建议辅导员应该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不要让已经布置的工作,反反复复的强调,达到无法控制,慢慢引发焦虑,影响学习工作及生活起居。当发现有强迫行为时,要正向思维,认识自己是由于突发的疫情,责任加重,担心工作出现闪失导致的,要逐渐适应突变,正确认识这种必然的压力,学会承受压力,才能在新的工作模式中变得游刃有余。 

  “现在学生开始线上授课了,自己总是担心,学生会不会按时在线上课,上课后有没有注意听老师讲课,所以有时间自己会潜入线上课堂去默默观察。”辅导员龚亮说,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我就会着急的想,学生有没有在听,会不会他们该干啥干啥去了,总担心他们不学习。 

  教师压力之下的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时有表现,某校经管学院的教师王刚说,有时候感觉还不如回学校,能在学校正常上课挺好的,在网上授课总会担心会不会网络突然间中断,若发生这种突发事件,一堂课45分钟,然后光是因为网络的问题,就得损失10分钟-20分钟。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压力之下有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的人,一般都存在过于追求完美和理想主义的倾向。”陈英云说,教师们在疫情之初便力图保持对上级要求和班级、学生的严密把控,注重细节、做事认真、对自己要求过高、讲究秩序,一旦事情没能达到要求,他们的强迫倾向就开始表现出来。因此,年轻教师和辅导员要加强自我心理调适,增强自信心,这样,压力之下的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程度就会慢慢降低。 

  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广大的心理专家勇于担当,及时识别高危人群,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以积极的心态共同抗击疫情。专家建议要学会自我调节,去进行情感宣泄,释放自己的压抑情绪。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