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赣州大余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发稿时间:2019-09-06 10:2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南昌9月6日电(叶功富 曹佐珍)以点带面打造连片绿色矿区,对工矿废弃地、废弃尾矿库进行植被恢复和造林建设,在赣州市大余县漂塘钨矿,昔日的露天采坑和堆放废矿渣石的荒坡早已不见,满目翠绿的草地和林地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航拍治理后的滴水龙复绿全景。 叶际江 摄

  这样的变化,源于大余县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近年来,该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双赢。

  全要素保障 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长期的矿山开采给大余的生态环境带来了种种‘伤痛’。一些山体被挖空、植被遭破坏、农田被沙化、河流被污染。”近日,大余县财政局经建科干部廖虹说,2013年4月,大余被列入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示范区。

  大余县紧紧围绕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的目标,以生态问题治理和生态功能恢复为导向,探索系统治理新途径,实施了滴水龙废弃稀土矿治理工程、西华山钨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低质低效林改造等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

  据了解,该县成立山水林田湖草项目推进领导小组,聘请高水平专家组成技术团队参与全程管理,先后出台了《大余县生态名县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构建多层次、成网络、功能复合的生态体系。同时,该县将山水林田湖草项目作为县重点推进的工程项目,领导小组坚持半月一调度,每月一督查,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县山水办建立山水林田湖草微信工作群,及时跟踪督促联系业主与设计、施工单位,推动各阶段工作开展。

  此外,该县在中央奖补资金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枯竭县转移支付、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资金,动员相关企业及社会力量进行资金自筹,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注重修复保护 昔日矿山披绿装

  近日,在大余县西华山钨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建设现场看到,一辆辆工程运输车来回穿梭于工地,昔日所见的几个废石堆如今已披上“绿毯”,矿山植被复绿和矿山公园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长期的矿业活动,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未经治理的废弃矿区安全隐患突出。”廖虹说。2017年,西华山钨矿区被列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该县采用开发式治理的方式,与国家矿山公园建设紧密结合,把废弃矿山治理与生态修复、矿业遗迹保护等相结合开展综合治理。

  “晴天一片灰、雨天一路泥”是许多人对矿山的第一印象,然而在大余石雷钨矿,绿意盎然的生产生活环境却让人有置身于公园的错觉。

  “石雷钨矿投入近1500万元用于项目建设,陆续完成废石堆综合整治工程、清污分流工程、边坡稳固工程和尾矿库废水净化工程,建立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实现了矿区环境治理升级。”石雷钨矿矿长助理刘财禄说。

  这是大余县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用则用、宜填则填”的原则,对矿山废弃地、废弃尾矿库进行植被恢复和造林建设;利用生态修复技术,对因废石、尾矿堆积而破坏或占用的山地及耕地重新覆盖植被,稳定岩土;启动矿山环境治理工作,大力推进绿色矿山试点示范建设。目前,该县累计完成矿山复绿面积6500余亩,矿山治理面积4800余亩。

  利用低质低效林山场改造后的梅花大观园。 叶际江 摄

  助力全域旅游 “美丽经济”如花绽放

  “每年花季,这里游人如织,梅花竞相绽放汇成一片花海,四面八方聚来的人们在花海中徜徉,流连忘返。”近日,走进大余县梅花大观园,园区负责人望着眼前这片郁郁葱葱的梅花树说。

  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稀稀拉拉长着“小老头树”的低质低效林,2017年该县通过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实施,对梅关景区周围的低质低效林山场进行改造提升,采用更替改造的方式,种植红梅、杏梅、朱砂梅等20多个梅树品种,按照品种和花色,建设了10个区域的特色景观带,打造了集休闲、游玩、生态文化于一体的千亩梅园,既提升景区景观效益,又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在已经完工的大余县南安镇新华村滴水龙废弃稀土矿山治理项目现场,只见曾经满目疮痍的废弃稀土矿山已经披上了绿色新衣,一株株高大挺拔的银杏树迎风伫立。

  “滴水龙废弃稀土矿山属梅关景区范围,在治理核心区废弃矿山的同时,核心区外围0.6平方公里的项目建设已纳入了梅关古驿道景区项目建设子项目的庾岭风情园。”廖虹说,该项目侧重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受污染成林差的树种改造和补植,目前已种植4000余株银杏,红枫和竹柏各千余株。

  在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过程中,大余县积极探索“矿山环境修复+全域旅游”模式,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和景区旅游发展有机结合,最大程度发挥项目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实现矿山环境恢复与特色旅游融合发展。

责任编辑:耿立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