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西安灞桥: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全力提升教育质量

发稿时间:2020-07-28 11:1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西安7月28日电 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西安市灞桥区制定出台了《灞桥区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建设教育强区的实施意见》《灞桥区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以 “名校+”工程为突破口,借助“名校”的帮扶引领,促进了“+校”的快速提升,进一步扩大了全区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灞桥区教育迈入了优质均衡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深化推进“名校+”工程 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名校+”工程启动以来,灞桥区坚持高水平启动、高标准实施、高规格推进,先后举行了四次“名校+”教育联合体授牌仪式,组建市级“名校+”教育联合体13个、区级41个、跨行政区2个,实现了“名校+”工程对薄弱学校的全覆盖。同时,召开了灞桥区“名校+”工程推进情况座谈会,特邀《中国教师报》现代课堂周刊主编韩世文等专家为全区校(园)长作报告,推动了“名校+”工程的规范化、专业化进程。举办了灞桥区“名校+”工程校长论坛和第十期“西安好课堂”等活动,展示了“名校+”工程的灞桥特色。 

  灞桥区加速“名校+”教育联合体深度融合,坚持公办名校办分校的集团化办学思路,采取“一校多长”的管理模式,在“六统筹”“六同步”的框架内,由“名校”督促指导“+校”在课程改革、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校本研修、教育科研等方面工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师生活动,涌现出了东城一中56中学校区、纺小富力分校、纺织城小学高科分校、东城一小五星分校、东城二小红旗分校等一大批群众满意的家门口好学校,让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广大群众。 

  创新有效课堂模式 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升 

  灞桥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引导各校创新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在省市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的有效课堂模式。其中,东城二小“边学边交、自主领悟”课堂模式获得国家级教研成果二等奖,纺织城小学“3×2阳光课程”获陕西省课程建设一等奖。灞桥区坚持课程引领,依托“名校+”教育联合体,利用集体备课、专题培训、片区赛教等途径,在全区中小学稳步推广各“名校”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辐射带动“+校”课堂水平茁壮成长、开花结果,推动了全区课堂教学效率的显著提升。 

  发挥教研科研优势 全面提升教师能力水平 

  灞桥区坚持“教研兴教、科研强师”,持续加大教育科研工作力度,发挥“名师工作室”专业优势,创造性的下沉名师工作室,将名师工作室建在“+校”,建立名师工作室69个,通过名师“坐诊”,开展名师“课堂问诊”活动,发挥专家引领作用,就近指导 “+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及教研工作,现场解决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推动同伴互助,实现了“+校”课堂教学的持续优化。建立“名校+”教研员包校制度,统筹安排各学科教研员从课堂教学、教法学法、班级管理、课题研究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指导“名校+”教育联合体教师的教学教研工作,促进了全区各校教研水平的稳步提升。 

  此外,灞桥区还建立教育教学活动视导、研讨、观摩常态机制,搭建教师成长交流平台,开展全区教学大赛、校级领导公开课、课题研讨会等教研活动,全面提升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水平。每年定期举办“中高考教师复习备考研讨会”和“学生培优辅导”,进行学科期末质量抽检工作,注重评估分析,全面提高了各学段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中高考成绩逐年攀高。 

  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引领学生特色成长 

  灞桥区坚决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孩子们“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灞桥区高度重视学生体育、艺术、劳动教育,共创建3所省级艺术教育示范学校,6所市级艺术教育示范学校。 

  据统计,全区累计创建美术、体育、音乐等特色社团49个,联合区科协组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共获得国家和省市各类奖项700多项。除此之外,6所校园创建足球特色校园,向省队输入球员6名,向欧洲青少年俱乐部输送球员4名。灞桥区形成的“五育并举”的教育格局,促进了辖区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尚艺帆)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