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张海艳:用坚定和温柔 在精神科的“土地”上默默耕耘

发稿时间:2020-09-12 12:1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西安9月12日电(记者 徐彩侠)“又要管孩子又要顾及家长,面对孩子们自伤的行为也很心疼、慌乱。”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新晋儿少心理科副主任张海艳初来乍到,感到有些不适。为了尽快适应新科室,张海艳每天提前到岗、学习心理疗法、不错过任何一次主任大查房…… 

  投身精神卫生领域16年的张海艳,身上有一种独有的平和气质。正如患者们的评价“有亲和力、容易沟通”。这种“亲和力”不仅是对患者的耐心和爱心,更是日复一日的兢兢业业。从老年科到妇女科再到儿少科,张海艳以照顾好每位患者为目标,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 

    

  西安市精卫中心儿少心理科副主任张海艳。受访者供图 

  爱上精神科 16年倾情服务患者 

  与其他精神科医生不同,张海艳初到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经历显得很有趣,“我刚来时分配在康复科,都是一些慢性病人,他们其中有厨师教我做菜,我打麻将也是跟病人学会的,我们还会一起唱歌……总之,这段经历让我觉得很有意思,也因此喜欢上了精神科医生这个职业。”张海艳回忆。 

  喜欢,就坚定地做下去!她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临床技能,岗位技能大比武大练兵活动第三名、青年岗位能手、医德高尚奖、体格检查比赛第一名……每一项奖项都是张海艳扎实临床基本功的体现。 

  “医生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职业,必须不断吸收前沿知识,才能做好临床工作。”为此,张海艳曾参与省、市科技局等项目7项,发表论文6篇,参与编写科普类书籍,参与多项国际合作药物临床实验项目。“药物临床试验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有很多国际性培训,对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有很大帮助。”张海艳认为,精神疾病学科的前景越来越好了,自己更应该坚定地走在这条道路上。 

  从医以来,临床技能一直在提升,从未改变的是对待病人和家属的态度:“态度要好,要有耐心和爱心。”张海艳一直是这么做的。有患者钱不够,十块二十块或者三五百,张海艳毫不犹豫自掏腰包垫上,有外地患者半夜赶来想住院,只要打电话给张海艳求助,她就会帮忙联系床位。“我觉得来看病的人都不容易,我愿意为他们多提供一些帮助。”张海艳说道。 

    

  张海艳在工作中。受访者供图 

  找短板补不足 新科室里有新收获 

  今年7月,张海艳从妇女科来到儿少心理科担任副主任。门诊、查房、心理治疗、管理十几张床以及行政事务……工作陌生又繁忙,孩子的情绪问题更让张海艳揪心,她必须快速适应。 

  每天早上七点多,张海艳就来到病房交接工作,查房、带教、接待家属、接收新病人……工作一件接着一件,如果是上门诊,也经常是到中午1点才能下班。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但张海艳很少向孩子抱怨工作的辛苦,她总是说这是一份能够帮别人解除痛苦的工作。受此影响,读初中的孩子也立志成为一名医生。 

  的确,每次看到患者的笑容,张海艳就会感到一切辛苦都值得。虽然来到儿少科的时间不长,但是温柔的张海艳很快就收获了孩子们的喜爱。“孩子的世界很单纯,跟他们在一起会觉得很有希望。病房里有位抽动障碍小患者,治疗后病情有了好转,今天早上去查房的时候,他一定要把自己的糖果、饼干给我们吃,让我觉得特别感动。”张海艳说道。 

    

  张海艳查问患者情况。受访者供图 

  在儿少科,张海艳又有了新的提升目标——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入心理治疗。“我发现单纯的药物治疗其实解决不了青春期孩子的问题,他们的情绪问题、行为问题背后更多是心理因素,比如说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这方面我急需完善一下,在治疗中加入心理治疗,为患者提供更立体的治疗方案。” 

  因为毕业后多留了一份简历,张海艳意外地成为精神科医生,却从未动摇地坚守多年。如果再选一次,张海艳还会选择成为一名精神科医生:“治疗精神疾病患者,除了用药,更多的是需要人文关怀,这对医生本人来说也是一种收获,我会带着这种收获的喜悦继续走下去。”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