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非遗传承人宋朋杰:小小葫芦“闯”出精彩人生

发稿时间:2021-10-27 11:0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西安10月27日电(记者 张亚云)迄今为止,想起18岁那年第一次离家的场景,宋朋杰仍感慨万千。“我在前面哭,家人在后面哭,当时我就在心里发誓,不学出个样子,决不回来……”彼时的宋朋杰还是一个深爱葫芦艺术,但不得其法的懵懂青年。 

  15年过去,青涩褪去,最初的梦想在多年的努力下,已经照进现实。今年33岁的宋朋杰被评为“渭南市洽川葫芦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并成立了陕西合阳县洽川葫芦种植专业合作社,让非遗文化“活”起来的同时,带动家乡父老共同致富。 

  

宋朋杰在展示厅介绍自己的葫芦工艺品。 宋朋杰供图 

  潜心学艺五年 用梦想成就事业 

  葫芦谐音为“福禄”,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洽川葫芦制作始于清代,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但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这门传统文化也被遗忘在历史的时光里。 

  宋朋杰的爷爷是洽川一带出了名的葫芦雕刻艺人,因从小耳濡目染,宋朋杰对葫芦雕刻情有独钟,也正是这样,他也成为了当地唯一一个走近这门传统技艺的年轻人。 

  在互联网尚不发达的年代,宋朋杰对葫芦的雕刻学习仅限于爷爷,因此所掌握的技艺也较为单一。一次偶然机会,宋朋杰在电视上看到了“山西葫芦王”郑月巴的视频,发现葫芦的雕刻样式多种多样,“当时我就萌生了去外地找郑师傅学艺的想法。”宋朋杰说。 

  就这样,仅凭一则电视上提供的地址,宋朋杰开始了自己的“拜师”路。前往梦想的道路总是曲折的,宋朋杰也不例外。抵达目的地后,他才发现那则仅有的地址信息是错误的,最终宋朋杰往返山西三次,才找到郑月巴的正确住址。 

  突如其来的见面,让郑月巴猝不及防,便立刻回绝了宋朋杰的学艺请求。“当时近距离看到郑师父的作品后,我跟他学习的决心更强烈了,想着无论如何一定要把手艺学到手。”为了达成愿望,宋朋杰便在郑月巴家隔壁租住了下来,这份执着也让郑月巴最终转变心意,选择收他为徒。 

  此后五年时间里,宋朋杰还辗转于湖北、天津、山东等地学艺,他融各家技艺所长,将传统与现代结合,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2010年,宋朋杰学成归来,在西安开设了一家实体店,开始售卖葫芦工艺品,并迎合市场喜好,首创“镂空葫芦灯”,被大众熟知。 

  成立合作社 激活乡村非遗潜能 

  传承保护非遗,推动乡村振兴。 

  在西安,店铺的运营与葫芦雕刻都由宋朋杰与妻子两人一同完成,供跟不上求是常有的事情。2013年,随着洽川旅游产业兴起,宋朋杰与妻子决定回老家,成立陕西合阳县洽川葫芦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家乡的父老乡亲一同加入葫芦雕刻这门行业,共同致富。 

  

宋朋杰指导乡亲们种植葫芦。宋朋杰供图 

  “合作社为当地群众,免费提供葫芦雕刻、葫芦种植等培训。种植前期的种苗,也是免费提供。”宋朋杰说。目前,合作社社员已发展到110余户,安排残障人士32 人就业,每年可为 60 余户家庭增加收入人均超过 8000 元。 

  在宋朋杰的带领下,合作社慢慢步入正轨,所生产的葫芦工艺品,已经成为“洽川三宝”之一,同时合作社被评为“全国示范合作社”“陕西省百强示范合作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等。而宋朋杰本人,也先后获得“陕西好青年”“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等荣誉称号。 

  在宋朋杰的影响下,洽川当地从事葫芦雕刻的年轻人,也从当年仅有的“1”增长至六七余人。面对许多同他一样对葫芦雕刻产生兴趣的年轻人,宋朋杰重复的只有一句话,“一定要明确是不是真的喜欢这门手艺,确定好了再入行。葫芦雕刻注定是一项寂寞的事业。”宋朋杰说。 

  与时俱进 为非遗文化注入青春活动 

  一路走来,除大家的携手奋进外,宋朋杰也十分感谢政府政策的帮扶。 

  “葫芦雕刻说到底还是一门小众的传统技艺,我们最缺的就是展示平台。”宋朋杰回忆起创业最初的半年,很多人都不知道葫芦雕刻是什么,他和妻子常常需要身兼数职,才能养活自己的爱好。 

  在共青团陕西省委的指导与帮扶下,宋朋杰开始积极参与中国杨凌农高会、“创青春”陕西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提高产品曝光度。至今,宋朋杰已参加了11届农高会。“我的很多固定客户,都是通过农高会结识的。”宋朋杰难掩激动地说。 

  

宋朋杰出席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宋朋杰供图 

  社会在变革,人的思想也要与时俱进。作为年轻一辈的非遗传承人,除了传承,宋朋杰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让非遗更好发展,适应现代化生活,形成产业规模。“参加了多次共青团陕西省委举办的青年培训,我的思想与视野真的开阔很多。”宋朋杰说。 

  面对市场需求,宋朋杰调转思路,将葫芦雕刻的工艺美与实用性紧密结合,创作出葫芦u盘、葫芦小夜灯、葫芦蓝牙音响等一系列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文创产品,“我们把葫芦的实用性找回来了,使它不仅具有美好的寓意,还可以为生活提供便利。” 

  未来,宋朋杰还计划扩大葫芦生产规模,将葫芦形成产业,成立大型葫芦生态体验园区,发展葫芦研学体验、葫芦民宿、葫芦餐厅等产业,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使葫芦的经济效益与实用价值最大化。 

  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在其飞速前进的步伐里,非遗文化好似一位垂暮的老者,它在不断回望,渴望被更多人看见。作为乡村文化青年传承人,宋朋杰表示,“希望有更多的青年群体走近葫芦雕刻这项传统技艺,领略非遗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责任编辑:何清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