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河南新乡:对标“千万工程”看“裴寨答卷”

发稿时间:2024-01-13 11:3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新乡1月13日电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当地农村的面貌,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对标“千万工程”经验,乡村应该怎么学、怎么干?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最美村官、河南省辉县市裴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裴春亮,结合多次考察学习浙江农村经验和裴寨村大发展之路感慨地说:“20年来,‘千万工程’不仅改变了浙江乡村的面貌,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探索了新路径。” 

 

日新月异的裴寨村。原志强 摄 

  地处太行山丘陵地带的裴寨村,从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的“省级贫困村”发展为如今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多元的富裕文明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纵观背后缘由,是裴春亮和村两委带领群众多年来坚持听党话、跟党走,绘蓝图、定规划,坚持“大产业与小产业结合,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结合”的发展思路。 

  “我们所到村镇各具特色,环境美、农民富、百业兴,比如诸暨市大唐街道袜艺小镇,他们能把一双袜子做出精品,做成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产业链,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刚刚从浙江考察学习回来的裴寨村妇女主任贾小丹感慨地说。 

  “千万工程”经验启示,只有找准适合本地区、本村镇发展的路子,心无旁骛谋发展,才能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浙江把“千万工程”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浙江美丽大花园的“牛鼻子工程”,每五年出台一个行动计划,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建设任务顺利完成,成功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华丽转身。裴寨村从2006年开始,持续制订实施“村级五年发展规划”,坚持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每年年底给乡亲们对标交账,确保想一件、干一件、干成一件。前3个“五年规划”已经如期完成,30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裴寨村彻底变了样。 

  “村党支部是群众的‘主心骨’,一定要走一步,看两步,超前谋划三四步。”裴春亮表示,这些年,裴寨村走的每一步都是踩着国家政策的鼓点,谋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包括跨境电商、服装加工、光伏发电、抽水蓄能、食品产业园等项目,都紧盯政策和市场两个风向标因地制宜实施。 

  “浙江农村的美,美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在党群关系融洽、美在农民幸福的笑脸。”裴春亮说,乡村振兴必须“外在美”与“内在美”同频共振。 

  在裴寨新村,看不到一根电线杆、看不到横七竖八的各种线路,管网全部走地下。家家户户用上了抽水马桶,8所公共冲水式卫生间遍布全村,村内还建有污水处理厂,生活环境干净整洁。村里还建起了16000平米的草坪休闲广场,7000多平方米的田心池公园,1万平米的村内广场,全村区域面积1506亩,绿化率达到61%,现在的裴寨村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去年,裴寨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浙江经验启示,农村要发展,就得抓特色产业、上优势项目,没有产业带动,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裴寨村坚持“大产业与小产业结合,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结合”的发展思路,重点做了“三篇文章”—— 

 

村民在家门口的工厂工作赚钱。原志强 摄 

  做好“红薯革命”这个“民生文章”。裴寨村充分利用太行山区一带盛产红薯的优势,实施了一场“红薯革命”。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推行订单农业、二次分红等紧密型利益联结方式,形成土地租金、就地务工、资产资金入股分红等农户多元化收益机制,实现农民群众全产业链增值共享。以红薯酸辣粉为例,该村现在每天生产24万箱、144万桶酸辣粉,除需要大量的配料,还拉动包装印刷、冷链物流、电商零售等产业的发展。此外,规划建设的裴寨产业园已入驻河南九月天、酱味居、河南众粮等8家食品企业,目前企业服务中心大楼及8栋标准化厂房建成投用。春节前,三全食品在裴寨产业园的生产线将全面投产。 

  做好“绿水青山”这个“生态文章”。新乡南太行山区海拔高、落差大、地质条件好、生态环境佳,裴寨村民家家入股的春江集团,充分挖掘这一独特地理优势,坚持在“水电站+文旅研”上下功夫,做文章。开发建设的河南宝泉旅游景区,带动山区群众直接就业2000余人,间接就业1万多人。正在实施的九峰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可拉动地方GDP超百亿元,提供各类就业岗位约5000个,每年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超3亿元,实现“建好一座电站,改善一片环境,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综合效益。整村屋顶光伏项目,每年可发绿电350多万度,村民户均年收益1200元,村集体增收20万元。 

  做好“让爱回家”这个“乡愁文章”。一个人富了不算富,一个村富了还不算富,只有把周边村都带富,这才算真正的富。2010年,张村乡依托裴寨新村,带动周边11个行政村建成了裴寨社区。过去,只有600来口人的小山村,一下子发展到一万多人的大社区。为了让乡亲们能够回乡就业、就近就业,陪伴家人、守护亲情,裴寨村填埋村西头的荒沟,建成钢架玻璃厂房和配套基础设施,引进服装企业,打造可供2000人就业的服装产业园。目前,裴寨社区有商业一条街、服装产业园、食品产业园、光伏发电、红色旅游、跨境电商平台、高效设施农业、股份制企业等产业,村民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真正实现了让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 

  “对照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对标‘千万工程’经验,我们村还有很大的差距,要走的路还很长。”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裴春亮说,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干。他表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就是要立足裴寨村实际,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将“红薯革命”进行到底,以现代工业理念、项目为王的思维,以“事上见”的奋进姿态,在“干”字上见真章,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持续带动家乡太行山区山上山下15万父老乡亲走好新时代的共同富裕路,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裴寨模式”。(原志强)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