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科技赋能 赣州经开区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发稿时间:2024-04-24 08:5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讯田间地头,农民驾驶着农机往来穿梭,一排排整齐如一的秧苗插入稻田;养殖基地里,新农人用上物联网技术养鱼,高效又高产……近年来,赣州经开区以科技赋能,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通过使用新兴技术、智能化装备等,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助力乡村振兴。

说明: 5

  农机手驾驶着插秧机往来穿梭。谢欢 摄

  连日来,在赣州经开区三江乡东红村,植保无人机按照技术人员预设的路线,将雾化后的农药均匀喷洒在禾苗上。“每台无人机可以挂80多斤农药,每小时可完成60亩稻田的植保作业。”当地种粮大户史祖继说,植保无人机、插秧机、秧盘“传送带”等现代化设备已成为春耕新“主角”,节约了一半以上的人力成本。

  “我们育秧工厂也是全自动化流水线作业,自动调温调湿,让秧苗均匀接受光照和水肥滋养,保证出苗量。今年来,共育3200亩早稻秧苗,可满足三江乡大部分种植户秧苗需求。”史祖继补充道。

  除了广泛应用于春耕生产,新技术新设备同样为养殖业赋能。近日,在三江乡新江村陆基圈桶高密度养殖基地,基地负责人陈定轼拿出手机,打开物联网智能控制器,每个圈桶的PH值、水温、增氧等数据一目了然,手指轻轻一点,其中一个圈桶的增氧设备就打开了,桶内鱼儿们尽情撒欢嬉戏。

说明: 4

  基地的物联网传感器。谢欢 摄

  “有了物联网传感系统,我即使出差在外也能轻松监测基地59个圈桶的养殖情况,还可定时、定量进行水体操作,原来要67个人干的活,现在我一个人‘包揽’。”陈定轼骄傲地说。

  据悉,该基地建有2个养殖大棚,每年可产成品鱼60余万斤,育苗1000万尾,是赣州市最大的陆基圈桶养殖基地,也是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高产的背后,是智能化养殖的“功劳”。

  今年,赣州经开区加强3个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运营管理,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机插率达51.4%,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0.3%。在数字化赋能下,该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画卷正徐徐展开。(谢欢 赵国梁)

责任编辑:邓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