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青春赋能南水北调事业 南阳理工学院服务地方发展有新招

发稿时间:2024-12-26 17:5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讯  水与青春,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词汇,因一渠清水永续北上而有了使命的交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国之重脉,润泽京津豫冀。在这一世纪工程的宏伟蓝图中,南阳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数年如一日,深化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内涵,以渠首高校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成为守护一渠清水、助力工程沿线发展与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激响出青春与水的动人时代新乐章。 

以青春之志:化身“守护者”

  四季更迭,渠首两岸总有一群身着南阳理工学院校徽、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志愿者标识黄色体恤的年轻人活跃其间。赵璐耀便是其中一员,他第一次来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赵璐耀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那一泓清水,承载着无数人的期盼,悠悠北流。在志愿服务期间,他跟着老师们参与水质监测。起初,面对那些精密复杂的仪器,他手忙脚乱,常常得出不准确的数据。但赵璐耀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儿,白天跟着实践学习,晚上就抱着专业书籍钻研,一点点琢磨仪器的操作原理、数据的分析方法。渐渐地,他的专业知识愈发扎实,实践能力突飞猛进,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奋斗目标,立志要在专业学习上走深走实,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考取了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像赵璐耀一样的青年还有很多,他们从知识的汲取者转变为传播者,深入淅川等乡村社区,以生动易懂的方式传播生态环保理念,让节水护水成为共识,并且每年奔走于南水北调肖楼分水口、中线工程渠首等9个观测点采样,开展土壤采样、水质监测工作,及时发现、报告土壤异常情况;绿韵传情,深入村庄座谈调研,传递最新生态环保理念,指导科学使用化肥,助力乡村振兴;绿植防流,在专业老师指导下种植马兰花、紫羊茅等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绿途同行,对沿线人民群众进行现代农业知识科普;绿堤建言,为渠首分局送去第一手调研资料,为当地政府部门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志愿者服务在基层一线。路守通

以青春之新:植入“科技芯”

  该院汇聚优势资源,组建精锐科研团队,如发酵工程、现代分离材料开发、新型电化学储能电极材料等,将科研目光聚焦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生态保护与提升。他们从实验室走向实地,已发展成集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等多专业交叉融合的志愿服务团队,利用抖音、快手、GPS定位等新媒体技术传播环保理念。同时,自主研发了新的水质净化剂和生态修复技术,深入研究水质演变,实现从基础研究到应用技术的跨越。通过对沿线渠道、水源区样本采集,运用前沿生物技术与化学分析手段,精准把脉水质变化,如同给水源地装上了“芯片”,能够在第一时间察觉潜在风险,为及时治理提供有力依据。这颗植入中线工程生态肌体中的“科技芯”,以创新之力守护着一渠清水的永续北送。

 

志愿者在南水北调中线渠首路守通

以青春之力:赋加“振兴值”

  该院将科研成果与乡村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从学术殿堂走向田间地头。在中线工程沿线村庄,师生们成为产业发展的助力者,为农民带去先进种植技术与菌种培育方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助力特色农业做大做强。与沿线农业企业深度合作,针对生产难题开展攻关,从农产品深加工到新型农业生产资料的研发应用,为企业注入科技动力,带动就业与经济增长。该院打造“校企地会研”五位一体的合作模式。通过建设行业(产业)学院、开设“企业订单班”、成立“大师工作坊”“科技小院”等举措,实现教育教学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几年来,承担横向经费达1183万,为企业新增经济利润6.3亿,为产业培养高素质本科专业人才1030名,培训高素质行业人才3000余名。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一幅产业兴旺、乡村繁荣的美好图景正徐徐展开,知识技能的精准“滴灌”润泽着乡村振兴的希望田野。 

志愿者服务在基层一线。路守通

  笃行实干促发展,奋楫争先结硕果。该院先后荣获2021年全国第十三届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2022年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河南省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等多个省部级奖项。同时,该院师生的研究成果在“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水质预警与业务化管理平台”中得到应用,为水体溯源提供强力技术支持,确保干渠内水体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标准。 

  南阳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舞台上展现高校担当与智慧,为这一工程的持续发展与沿线区域的繁荣发展贡献着源源不断的“南工方案”与“南工智慧”,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征程中砥砺前行,不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路守通 

    

责任编辑:何清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