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讯“洪水来了!所有人员紧急撤离!快!”7月25日凌晨,一声嘶哑的呼喊划破吴定生产运维中心的宁静。值班干部贾西文望着已淹至膝盖的浑浊激流,在黑暗中组织员工紧急转移。几乎同一时间,青年员工马福昊冒雨爬坡寻找信号,终于向厂部发出报平安的讯号……
“一定要听到所有人报平安!”电力通讯中断后,应急联络队冒雨奔往受灾中心,踩着泥泞山路蹒跚前行。厂数字化指挥中心灯火通明,值班人员轮番尝试接通站点。当电话中断断续续传来“我们都平安”的声音时,所有人稍稍松了口气。在这场与洪灾的搏斗中,采八人守住了“零伤亡”这条最硬的底线。
采油厂人员在临时帐篷里研讨工作。采油八厂供图
道路中断导致物资运输受阻,生活补给严重短缺。吴八转、铁一联等受灾严重站点员工自发将储备的矿泉水、饼干、方便面等食物集中起来,拼凑成临时“粮仓”。同时,大家利用有限条件,支起简易炉灶,分头收集可用燃料和食材。在艰苦的环境中,展现出了采八石油人特有的坚韧与团结。
灾情发生后,采油八厂领导班子全部下沉一线。在洪水刚退的吴定生产运维中心,“抗洪抢险前线临时指挥部”的帐篷靠墙搭起。暴雨夜里的临时指挥部灯火通明,指令通过卫星电话与人力迅速传抵一线:“立刻启用备用对讲机”“调派所有可用铲车”“今夜必须打通所有主干道”
面对信息孤岛,厂部迅速调集无人机队伍担任“空中侦察兵”,飞越塌方区定位光缆断点、标记管线损毁区域,为地面抢修队提供精准的“灾情作战图”。创新采用无人机辅助牵引光缆,将原本需要数天的抢修周期大幅缩短。同时数字化生产指挥中心远程联动各站点,对具备条件的油井优先进行远程操控启井。
雨夜中,石油工人着雨衣抢险作业。采油八厂供图
洪灾过后,复产迫在眉睫,内外联动的协作网络为复产攻坚注入“强心剂”。
该厂党委迅速集结全厂力量,积极协调外部支援队伍,投入抢险人员1500余人次,铲车、装载机等各类设备车辆200余台次,日夜鏖战在抢险一线,集中力量对水毁、塌方、淤堵严重的油区主干道及井场道路进行抢修,争分夺秒修复线路和变电设施,助力油区加速重回正轨。
抢通‘生命线’是复产的首要任务。在定边生产运维中心,姬134道路严重损毁,57岁的老党员常琪林第一时间带头冲锋。他带领员工争分夺秒开展自主修复,最终使姬134、涧249两条“生命线”提前8小时恢复通行。面对学一转至学二转后山道路坡陡、弯急、路基松软的极致挑战,常琪林和同事们毫无退缩,采用‘铲车填埋+分段夯实+石料填筑’的作业法,在泥泞中持续奋战。当最后一车砂石落下,夯实的路面在阳光下显出坚实平整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