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刘禹辰:用“亮剑”军魂铸就本色匠心

发稿时间:2025-09-17 14:2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讯 每当回首那段岁月,刘禹辰的眼中总是闪烁着怀念与自豪……“我们部队的前身是陈赓元帅麾下的英雄队伍,班长常说,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独立团,原型就是我们!”2008年12月,刚结束新兵训练的刘禹辰被分配至西藏边防部队。尽管戍边生活艰苦卓绝,但源自军营的“亮剑”的精神,早已融进他的血脉,成为不可磨灭的生命印记。 

  退伍后,刘禹辰成为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宝鸡卷烟厂制丝车间一名普通的工人。尽管身份和环境变了,但军人的坚韧与专注从未改变。 

  踏实钻研,初露锋芒 

  初到车间,他便对切丝机操作产生浓厚兴趣。从最基础的设备启停到保养维护,从零部件更换到故障排查,刘禹辰一步步踏实钻研,那些早已愈合的大大小小的划痕,无声记录着他的成长轨迹。 

  凭借勤奋与悟性,刘禹辰的操作水平很快赢得了师傅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他先后在车间技术比武中脱颖而出,更走上了全行业切丝机技术大赛的擂台。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强劲对手,部队锤炼出的“亮剑”精神让他毫不怯场、从容应战。 

  六年时间里,刘禹辰五次参加省级、一次参加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屡获佳绩:两次省级第一名、两次省级第二名、一次全国第二名,并被破格聘用为厂级青年技能精兵。他用精湛的技艺和无畏的勇气,生动诠释了“亮剑”精神。 

  然而荣誉并未让他止步。刘禹辰清醒地说道:“竞赛取得好成绩后,我曾以为已经抵达了技术的高峰,可还没等我骄傲,接二连三的挑战便告诉我,这只是开始,技术学习这条路我不过是刚迈出了第一步。” 

  2025年5月,通过车间岗位竞聘,刘禹辰顺利转岗成为一名制丝设备机械修理工。在实现精通切丝机维修这一小目标之后,他将视野逐步投向了更广阔的领域,开始深入学习各类制丝设备的维修技术。 

  迎接新挑战,以匠心破解技术难题 

  师傅车军平常教导他:“维修人员要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就必须吃透每一个零部件,甚至每一颗螺丝的工作原理。”随着工厂技改升级,制丝车间的烟丝贮存方式从传统储丝柜升级为“堆垛机+高架库”模式的箱式储丝,与国内一流卷烟工厂的硬件设施持续看齐,储丝效率大幅提升,极大节约了人力成本。然而,先进设备带来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可借鉴的经验极少,故障排查难度增大。” 

  以往切丝机出了问题,可以请教同事、师傅,甚至查阅书籍和网络;而现在,面对频繁报警的进口翻箱机,唯一参考资料只有厂家的说明书。故障难以定位,大家一度束手无策。 

  刘禹辰没有气馁。他意识到,只有更深入理解设备,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转变思路后,他发现尽管制丝设备功能各异,但机械原理相通。 

  于是,上班时刘禹辰抓紧设备排故间隙向老师傅请教;下班后自学机械原理书籍。通过持续观察和尝试,他终于发现翻箱机的动力来自自带空气压缩机,该装置将电动机机械能转化为气体压力能,为设备正常运转提供动力。在此基础上,刘禹辰与同事合作,在储气罐后加装冷干机,显著提升压缩空气纯度并降低温度,从而有效减少了故障报警次数。 

  坚守平凡岗位,续写“亮剑”精神 

  解决翻箱机故障,对刘禹辰而言只是一个新起点。近年来,制丝车间涌现出一批在机械、电气维修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技能精兵,他们的出色表现不断激励刘禹辰充实自我。“我期待有一天,能与全国高手同台竞技、一较高下。”刘禹辰自信满满地说。 

刘禹辰正在调试检修后的翻箱机器人。窦卫平 摄 

  从边防一线的钢枪,到制丝车间的扳手,改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胆魄。如今的刘禹辰,在维修台前打磨的不仅是设备零件,更是将军旅生涯淬炼的“亮剑”精神熔铸成精益求精的工匠之心。他在平凡岗位上一次次向技术高峰发起冲锋,用扳手作剑、以匠心为刃,既是对“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生动践行,更让“亮剑”精神在新时代产业工人身上焕发新的光芒。(党丽瑶) 

责任编辑:张亦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