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讯(记者 蔺洁丽) 11月5日上午,陕西省卫生健康委、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举办“时令节气与健康陕西(立冬)”主题发布会,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三科主任医师李锐、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邱琳、陕西省中医医院脾胃病二科主任医师闻新丽、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崔巍出席,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立冬)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专题发布会现场。陕西省卫生健康委供图
专题发布会现场,四位医师围绕立冬养生、传染病防护、阿尔茨海默病干预及健康体重管理等群众关切问题,提供了专业实用的健康指导。
针对老年人群冬季健康防护,李锐指出,当人处于寒冷环境时,容易诱发心肌梗塞、脑卒中,老年人在低温天气外出时,应当全副武装,但也要避免穿着过于厚重导致大量出汗;每日早中晚开窗通风15~20分钟,保持室温18~22℃、湿度50%~60%为宜;建议选择太极拳等健身运动,每日饮水1500~2000 毫升,同时严格遵医嘱服药,出现头晕、肢体无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总的来说,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区别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流感是‘来势汹汹’,全身症状明显,容易引发并发症。普通感冒是‘小打小闹’,以局部症状为主,大多情况可自行痊愈。”邱琳详细介绍了流感和普通感冒的不同,并给出了科学应对流感的建议,包括及时就医、合理用药、做好隔离与防护、加强健康监测、主动接种疫苗等。同时,她建议学龄期儿童应遵守返校规定,需在体温恢复正常、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或根据医生建议方可复课,避免流感在校园内传播。
与此同时,闻新丽从中医养生的角度详细讲解了风寒与风热感冒的鉴别要点及用药指南,强调需根据症状判断寒热,切勿将“感冒”一概视为“上火”。她还针对气虚、血虚、阳虚、阴虚四种体质给出个性化进补方案,提醒进补前需辨体质,感冒发烧等热证期间忌补,且应兼顾地域特点。
结合陕西人偏高碳水的饮食特点,崔巍给出实用调整建议。他提出用“拳头法”控制主食量,每餐主食约“一个拳头”大小,100~120克熟重,避免“大碗面、大份馍”,同时建议增加蔬菜与优质蛋白比例。关于冬季运动,崔巍提到宜缓不宜猛、宜暖不宜寒、宜护不宜露三个原则,他表示:“冬季运动不必追求‘大汗淋漓’或‘跟人比拼’,只要做到微微出汗、身体发热、呼吸加快但能说话的程度,就是有效的。每天跳绳15分钟,每周健走3次,每次30分钟,就能收获明显健康效益。”
据陕西省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助理李小楠介绍,系列发布会旨在重点讲解时令节气特点和季节性传染病预防知识,回应群众关心的健康问题,用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普及健康科普知识,帮助群众顺应自然节律、学会保健技能、享受健康生活,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据介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将持续举办“时令节气与健康陕西”系列发布会,结合不同时令节气,为群众提供全周期、针对性的健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