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讯(记者 周围围)11月16日上午,首届北京艺术科技周系列活动——“跨界破壁·价值新生”主题沙龙在北京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主办,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创新创业团队、指导教师及行业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艺术与科技的跨界融合与价值创新。

本次沙龙在充满工业记忆与现代艺术气息的798园区举办。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执行主任刘畅在开场致辞中动情地说道:“30年的时间,这里从沉寂没落的工厂,逐步变成了创意创新的乌托邦。我们选择在这里举办沙龙,正是为了致敬那种‘敢为人先、打破边界’的精神。”他强调,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沙龙,更是一次“创业老友的聚会”,希望参与者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激发思维火花。
项目路演精彩纷呈,跨界融合成为亮点
在项目展示环节,来自清华大学机械系的戚凯杰带来了“灵膝科技——膝关节康复机器人”项目。他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科技精度融合人文关怀”与“多模态信号感知系统”实现膝关节康复的个性化与精准化,并现场演示了设备样机。“我们不仅要解决卡脖子技术,更要打造有医者仁心的高端医疗器械,”他坚定地表示。

来自深圳戴乐体感科技的倪鑫钰现场演绎了“空气吉他”智能乐器。他手持一把充满科技感的数字化吉他,边弹边唱《成都》《晴天》等流行歌曲,并通过切换音色模拟出钢琴、贝斯、班卓琴等不同乐器的效果,让与会嘉宾沉浸式感受了用科技探索音乐边界的魅力。“我们希望让零基础的人30秒内就能弹唱,真正打破音乐学习的门槛,”他笑着说道。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项目负责人郑贵一分享了“燃莓可解”项目的初心:“草莓连续十年是农残最多的水果,我们希望通过抗性育种实现绿色种植,让农业回归健康。”郑贵一介绍了团队在草莓抗性育种与病毒检测方面的突破,致力于推动绿色农业与乡村振兴。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有伏同享——分布式电力现货交易设备引领者”项目,推出了行业首台实现分布式买电、卖电全场景交易的设备。项目负责人郝文涛分享了其在电动汽车救援、离线光伏用电等场景下的应用前景。
圆桌对话聚焦“价值新生”,师生共议创新育人
在随后的沙龙对话环节,与会者围绕“创业者的价值新生”与“教育者的价值引领”两大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北京科技大学澎湃机器人工作室创始人、2025第九届亚冬会火炬设计师张俊海从火炬设计的“跨界”实践出发,阐述了其“设计思维、工程思维与人文思维”三位一体的创新育人理念。张俊海认为,“老师的角色是引领和指导,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主地去探索和实现项目落地。”在他的团队中,目前已形成“高年级带低年级”的传帮带梯队,通过将成熟的方法论和实践经验传递下去,让学生们在面对新技术、新赛道时能少走弯路,更快地成长。
清华大学双创指导老师、中国高校创新创教育联盟主管王大力则坦言:“在清华,双创老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帮学生找钱、找资源。我们要给学生试错的空间,陪伴他们成长。”他介绍,联盟发起的“NS-PLAN创业新星计划将高校创业团队与各地政府、企业深度对接,2025年已为多个学生项目落实超二百万的资金支持,充分体现了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托举作用。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苏适老师介绍了“以赛代练、以赛促练”的培养模式,通过高比例的实训课程和技能竞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双创教研室主任刘刊分享了基于“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践探索,通过解决学生家庭企业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在自由发言环节,多个未参与路演的项目创业青年也踊跃分享:“浮光掠影——AI一体式智能拍照机”项目将AI修图与智能拍摄结合,为传统影楼行业提供高效解决方案;“钢渣固碳”项目将工业固废转化为文创产品,实现“变废为宝”;“草原的礼物——嘟嘟和他的朋友们”项目融合草原文化与现代设计,探索民族文创的品牌化路径;“智律伴行”项目聚焦民族地区生态教育与科技普及,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在青少年中的传播。
沙龙尾声,刘畅总结道:“今天的沙龙让我们看到,跨界不是简单的拼接,而是价值观、方法论与资源的深度重构。联盟将继续搭建这样的平台,帮助更多青年实现价值新生。”

创新展览同步举行,互动体验激发热情
活动期间,一场以“跨界融合·创新驱动·价值转化”为核心的艺术与科技创新展精彩亮相,成功打造了集艺科融合创新成果展示、青少年互动体验工作坊于一体的创新生态聚合平台。
展览精心设置两大核心展区,实现“成果展示”与“人才培育”的双向发力。在高校艺科融合创新展示区,汇聚了全国高校近年涌现的优质创新成果与艺术科技跨界领域的优秀项目。通过实物静态展示、真实场景模拟、沉浸式交互体验等多元呈现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各项目在技术突破上的硬核实力与艺术表达上的独特价值。

“这个AI拍照机太神奇了!”一位现场体验的学生兴奋地说,“只需要站上去拍张照,就能生成穿着龙袍的艺术照,让我瞬间穿越成了古代帝王。”在“浮光掠影”AI智能拍照机展位前,参观者排起长队,争相体验这一融合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的有趣应用。
同步设立的科创体验工作坊则以设计思维、VR技术应用等前沿内容为核心,由高校创客团队化身“导师”,与青少年展开面对面、手把手的互动实践。在无人机编队表演区,数架无人机如同被赋予生命,在空中灵巧地飞舞的蝴蝶,引来青少年追捧。一位刚在指导下尝试了简易编程的中学生激动地表示:“太震撼了!通过代码就能指挥一群‘钢铁蝴蝶’跳舞,这种将冰冷科技化为优美艺术的过程,让我对工程和编程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在这样趣味十足的动手操作中,青少年的创新思维被充分激发,跨界融合意识得到有效培育。

据悉,本次沙龙是以“艺科共生·产业向新”为主题的“2025北京创客盛会”系列活动之一,也是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推动“跨界育人”的重要实践。未来,联盟将继续开展创业成果展、学生训练营、资源对接会等活动,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持续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