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武汉11月24日电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今年以来,武汉市洪山区紧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干部能力提升为引擎,用一桩桩“暖心事”托举民生福祉,以干部的“担当指数”不断提升城市的“温暖指数”和群众的“幸福指数”。
强化基础保障,以“实举措”筑牢“民生基座”
“我们小区楼层高,老年人多,之前每次换气都要额外付‘上楼费’,既不方便,成本也高。”广埠屯东湖花园小区居民杨师傅表示,“现在再也不用扛着煤气罐爬楼了,安全方便多了!”
该小区建于1998年,77户居民长期依赖瓶装液化气生活,“扛罐上楼”不仅费时费力,更存在显著安全隐患。
群众的痛点,就是工作的着力点。接到居民反映后,洪山区城管执法局应急调度管理中心燃气业务负责人严国锋带领工作团队,主动对接武燃集团江南分公司,对小区周边燃气管网进行全面检测,并系统评估管道敷设条件。与此同时,珞南街道党工委书记胡毅牵头开展多轮入户走访,面对面了解需求,讲解“瓶改管”政策,及时解答疑问,赢得了全体居民的支持。通过勘察设计、政策宣讲与施工协调协同推进,仅用三个月就完成了改造任务。
这一转变正是武汉市洪山区扎实推进基础民生工程的缩影,今年以来,全区已累计完成268户“瓶改管”改造任务,切实提升了居民用气安全与生活品质。
在完善社区基础服务功能方面,洪山街道武昌府社区打造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同样取得扎实成效。为精准对接居民需求,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光明带领团队多次走访调研,组织召开5场居民座谈会,仔细论证业态布局。“这里离小区门口近,且周边没有同类业态,能补全服务缺口。”在“菜小集”鲜生活便民点选址现场,街道经发办主任彭露、武昌府社区书记袁于纾与同事们认真比选方案,确保科学合理。
如今,走进建成后的便民生活圈,超市里新鲜的蔬菜、便利店24小时亮着的灯光,都在诉说着民生服务的温度。“下楼就能搞定日常所需,实在太方便了!”居民李阿姨感慨道。今年以来,全区已新建14个便民生活圈,做到生鲜超市、药店等15类基本保障类业态100%覆盖,直接服务居民超18万人,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服务就在身边”。
注重精准帮扶,以“绣花功”织密“幸福网络”
在夯实民生基础保障的同时,洪山区干部坚持主动作为、精准施策,进一步加强对老年人、失能家庭等特殊群体的关怀与服务,努力实现弱有所扶、困有所助。
“这手环一戴,心里踏实多了!上次不小心绊了一下,系统马上报警,护理员几分钟内就赶到了。”洪山区张家湾街道金色城市社区陶奶奶的这句感慨,道出了“智慧养老服务”带来的最直接变化。
今年来,洪山区稳步推动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社区建设,依托物联网技术,打造全方位智能养老服务体系。智能手环实现定位呼救与健康监测,搭配智能床垫等设备,24小时追踪老人心率等数据,异常情况实时预警,同步联动家属与社区。
为了让智能设备“用得好、用得稳”,金色城市社区干部吴群娣带领技术团队开展逐户走访,检查智能设备运行状态,并耐心讲解演示,确保老人熟练操作。
“我们推进的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服务模式的革新。”金色城市社区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试点负责人游莉介绍,通过构建“1+N”联动服务机制,以一个智慧养老信息平台为枢纽,辐射周边多个社区,推动专业机构资源向社区延伸、向家庭覆盖,把专业照护送到老人“身边、床边、手边”。
为了缓解低保家庭中重度残疾人、重症患者及失能对象的照护压力,洪山区民政局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出“喘息服务”,工作人员龚治胜与同事们深入社区逐户走访摸排,精准对接困境家庭需求,打造“群众点单、专业帮扶上门”服务模式,并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服务过程全程跟踪,确保帮扶落到实处。
这一举措切实减轻了困难家庭的长期照护负担,受益居民王强(化名)感慨道:“以前照护老伴连轴转,现在有护理员上门帮忙,终于能喘口气了。”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完成“喘息服务”订单2100余次,投入补贴金额8.6万余元,初步构建起“政府引导、慈善帮扶、社会参与”的全流程机制。
聚焦民生关切,以“创新招”激活“就业动能”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围绕更高质量就业目标,洪山区干部通过健全服务体系、拓宽就业渠道等系列务实举措,将服务下沉至社区、帮扶落实到个人,推动全区就业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
“多亏了社区的‘零工驿站’牵线,让我在家门口就找到了称心工作!”洪山区张家湾街道毛坦社区的刘大姐在参加完育婴师技能培训后,通过“零工驿站”平台顺利匹配到家政服务员岗位,实现了“培训即上岗、结业即就业”。
这得益于洪山区创新打造的“技能培训+岗位直荐”就业服务直通车模式。2000余名社区干部深入一线摸排就业困难人员需求,建立动态更新的“需求账本”,为帮扶打下了坚实基础。
“就业服务不能停在纸上,必须把岗位送到群众手上!”珞南街道珞桂社区副书记何芳深有感触地说。为了让帮扶更接地气,洪山区推动街道社区链接资源,围绕手工烘焙、直播电商等上手快领域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约400场,覆盖5400余人次。
技能有了“底气”,岗位更要及时“铺路”。珞桂社区联合辖区社会组织组建专项服务队,走访40余家企业、商会等,拓展用工渠道,帮助90余人匹配对口岗位,率先打通“训后上岗”通道。这样的暖心实践正在全区推广,今年来,全区举办就业市集等90余场,推荐岗位信息6400余条,促成1700余人就业,通过“技能+岗位”精准对接,帮助群众在家门口端稳“饭碗”,切实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干部的能力提升有多扎实,民生服务的底色就有多鲜亮。”洪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基础性民生保障到关键群体精准帮扶,从多元化服务供给到民生福祉全面提升,武汉市洪山区广大干部正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诠释担当,将“民之所盼”化为“政之所向”,在“大学之城”的热土上奋力书写着为民服务的时代新篇章。(周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