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民生热点 >> 正文

十年躬耕公益路 一片赤心暖乡邻

发稿时间:2025-08-29 09:0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讯盛夏午后,萍乡市湘东区荷尧镇大义乡村书法苑内墨香阵阵。68岁的退休党员教师胡建萍正在指导学生练习书法,汗水浸湿鬓角,讲台上的废纸上满是练笔字迹。这是他退休后坚守公益的日常缩影,十年间,他用“笔墨+行动”的组合,在乡土间书写了公益为民的生动实践。

  胡建萍的公益初心源于“感恩”。其7岁随母改嫁至大义村,继父咬牙供他读书;1975年他首笔工资全部上交给继父,1977年更是主动收养意外离世兄长的幼女,自行车后座常年载着亲生女儿与侄女。母亲95岁失能后,他锁起市区新房返乡照料,每日擦身、熬粥、陪夜,用行动诠释“娘养我小,我陪她老”。

  胡建萍退休后,巧妙地将艺术传承与公益扶贫相结合,让文化之光照亮困难角落。为圆继父“让村民有文化气”的心愿,他牵头将村旧会议室改造成免费书法苑,并面向所有人开放。他联合多方举办书画义拍,筹善款帮扶50余户贫困户。十年间,他每年捐1000元支持书法苑,带动乡贤、企业家捐助。据统计,苑内走出近500名书法爱好者。

  公益路上,胡建萍的脚步从未停歇。老旧小区改造,他主动让出4厘菜地拓宽道路;执教40年,他自掏腰包资助留守儿童;为推动大屏山旅游,他牵头筹钱修路建亭、植树护山,还编写《湘风荷韵》免费发放;春节期间,他提议“集体过年”,带头捐2000元,让留守老人过了个热闹年。

  现今,胡建萍仍坚守在公益一线。这位老党员、老教师,用十年时光将“为人民服务”融入日常,用笔墨与行动在大义村书写出顶天立地的“人”字,成为乡亲们心中温暖的存在。他既守护了乡土文化的传承,更唤醒了基层群众向善向美的力量,为新时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写下了生动注脚。(周双萍 胡蓉)

责任编辑: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