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民生热点 >> 正文

欧阳水春:从讲台到网格 村民有事都爱找他

发稿时间:2025-09-17 13:4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讯白露刚过,清晨的风仍带着一丝暑气,位于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的石板村网格驿站大门早早打开,75岁的退休党员教师欧阳水春正在此处“上班”。这位在石板村小学讲台上默默耕耘了整整40年的老教师,如今手捧法律文本,不时停下记录要点,笔尖在笔记本上沙沙作响,眉宇间尽是专注。

  “我生在石板村,长在石板村,教在石板村,更要服务石板村。”这句话,欧阳水春常挂嘴边。2010年从石板小学退休后,他反倒更忙了:调解员、网格员、法律明白人……他身兼数职,每天步履不停,走村串巷开展精准普法,用真心化解纠纷。

  欧阳水春走村串巷听取群众诉求,开展精准普法。龙斐 摄

  小小的网格驿站,成了他的“新讲台”。在这里,欧阳水春和其他党员一起梳理民情台账、跟进解决群众诉求,还共同钻研法律法规。“调解是个细致活,得公平公正,设身处地为村民着想,为事实说话。”他还琢磨出一套调解“土方法”:“先听双方倒苦水,再找法律依据,最后用土语乡情拉近距离,准能‘破冰’。”

  凭借对村史民情的熟稔与“一碗水端平”的公信力,在石板村,“有纠纷,找欧阳老师”是村民的共识。就连村干部遇到事儿都爱找他商量,而他也乐作“引路人”,主动帮带年轻党员成长,在他的带动下,年轻干部迅速成长,成了村民信赖的主心骨。

  安源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初期,不少村民因对征地补偿标准存有疑虑拒绝签字。欧阳水春得知后,揣着政策文件挨家挨户上门调解。“你算算,工业园建起来,大家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这不比出去打工强?”他没讲大道理,而是跟村民拉家常,算细账,让村民明白其中的利弊,还带头签了字。慢慢地,家常话如春风化雨,渐渐焐热了村民的心,最终工业园顺利建成。后来建幼儿园、建村部楼,类似的情况一次次上演,他总是不厌其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之以法,唤醒村民心中那杆“秤”,把事情一一解决。

  欧阳水春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工作中,教村民书法、绘画。龙斐 摄

  除了调解纠纷,在乡村环境治理、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工作中,欧阳水春也样样不落。作为村里的文艺骨干,他不仅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还积极参加“四点半课堂”和假期公益托管,耐心教孩子书法、绘画,辅导孩子做作业,用心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社会的温暖。

  过去在石板小学教书,条件再差,欧阳水春也没打退堂鼓。他一人承担语文、美术、音乐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三次参与石板小学的扩建改造,为孩子们打开了一片天空。如今路过美丽的石板小学,听着教室里传来琅琅书声,他眼角眉梢都是笑意:“看着孩子们学成返乡投身乡村建设,成为各行各业的能手,就是我最骄傲的事。”

  现在,石板村由过去的“涣散村”嬗变为如今的“明星村”。村党总支书记易坤说:“村里能有今天,欧阳老师功不可没。他不仅自己发光发热,更带动了我们整个党员队伍,大家心更齐了,劲更足了,凝聚力更强了。他就像一块磁石,把人心聚拢了。”

  如今,走在村里,看着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他指指胸前的党员徽章:“我是党员,只要身体允许,只要大家需要,我就会一直干下去。”从一个人默默耕耘的讲台,到带动一群人共同奋斗的网格,欧阳水春正用他的坚守与奉献,书写一位老党员、老教师的初心与大爱。(龙斐)

责任编辑: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