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文化旅游 >> 正文

山河永定|颐和园里的“扫地僧”:为传承历史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发稿时间:2024-12-05 12:4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5日电(记者 高蕾)在北京环卫集团工作的保洁员张旭,以其对颐和园历史文化的深厚了解和敬业精神,成为了颐和园的一张历史文化知识“金名片”。张旭的故事不仅是关于一名普通保洁员的日常,更是一段文化传承和个人成长相互交织的神奇旅程。 

  颐和园里的“扫地僧”张旭在分享中。中国青年网记者高蕾 摄 

  近日,“山河永定 古韵新辉”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分享会上,颐和园里的“扫地僧”张旭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生动的演讲。 

  张旭,这位曾经对皇家园林完全陌生的小学生,30年后在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里工作,成为了一名保洁员。他最初认为保洁工作简单,但很快意识到在颐和园里做好保洁并非易事。颐和园内遍布历史文物,保洁工作有着严格的规定,比如彩画、佛像不能用湿抹布擦,而要用鸡毛掸子掸。地面清扫也要遵循“砖地无土,土地无脏,立体保洁不断线”的标准。 

  颐和园四季无淡季,张旭和他的同事们在春天捡拾垃圾、清掏果皮箱;夏天在酷暑中忙碌,全身湿透;秋天进行繁重的搂山草工作;而冬天,尤其是下雪天,他们要人工铲开路上的积雪,以保护文物和古树,保证游客安全。 

  在颐和园里,张旭不仅要把本职工作做好,还会接受来自游客的各种询问。“这是什么?这是干什么用的?这有什么历史故事?”面对游客的各种问题,张旭最初因文化水平有限而难以回答,这激发了他学习颐和园历史文化的决心。他通过阅读书籍、翻阅资料、上网搜索视频,逐渐深入了解这座园林的历史。他的努力得到了单位的支持,单位为他搭建了学习平台。如今,张旭已经能够自信地回答游客的问题,甚至能够讲解复杂的建筑布局和历史背景。

 

  初冬的颐和园。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23年10月,张旭在四大部洲扫地时,无意中向几位研究古建筑的专家讲解了建筑群的布局,这一场景被拍成视频并在网上走红,使他成为了网友口中的“颐和园扫地僧”。他的讲解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和表扬,也让颐和园的文化知识被更多人了解。 

  张旭不仅在单位的“京环大讲堂”向9万多职工讲述了颐和园的前世今生,还接受了北京电视台的现场采访,并走进了央视的演播大厅。他的故事展示了一名普通保洁员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文化传承的使者。 

  如今,张旭依然每天背着背斗、拿着扫把,清扫着园子里的一砖一瓦,守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他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让更多人了解颐和园的历史文化,感受中国人的文化传承。“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颐和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拥有着丰富的园林历史文化。我庆幸能在这里工作,颐和园因为我们的辛勤工作而更加美丽,我们因为在颐和园工作而眼界更加宽广。我愿意一如既往地做颐和园里的‘扫地僧’!”张旭说道。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北京市委网信办、市文物局、市园林绿化局主办,中国青年网承办,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北京市新闻媒体和网络名人等参与。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