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文化旅游 >> 正文

以千年智慧照亮法治之路 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研讨会在京举办

发稿时间:2025-02-23 15:1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2月23日电(记者 张亚云)在历史积淀中挖掘传统法律文化瑰宝,在文脉相承中创新现代法治探索实践。2月22日,以“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为主题的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研讨会在京举办。专家学者共同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息讼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传统调解在现代法律实践中的应用等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 

座谈会现场 

  司法部原副部长、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会长张苏军表示,研讨会聚焦“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这一主题,研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代法治建设之间的密切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信研讨中的智慧、经验和思路,能够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纠纷解决体系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为推动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让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长白国庆说,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而是流淌在法治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既要保持对传统的温情与敬意,更要秉持科学态度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活起来,使古老智慧在新时代绽放异彩,为人类法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  

  法制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孙志勇在致辞中表示,在全面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征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积极价值愈发凸显。它所蕴含的以人为本、明德慎罚、诚信友善等理念,与现代法治精神高度契合。“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深厚底蕴,总结和提炼符合时代要求的法治文化理论命题,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法治文化力量。”孙志勇说。 

座谈会现场 

  人民教育家、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张晋藩在书面致辞中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的法治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不仅在人类文化史上放射出耀眼的思想光芒,也为现代法治文明建设贡献了独特的力量。调解息讼是中国古代以德辅政、明刑弼教思想在司法上的具体化,不仅在当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更是现代法治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深入挖掘“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思想精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我国司法实践现状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深度融合,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主旨演讲环节,来自司法部、中央党校、清华大学等的专家学者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涉及的话题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探源”“建立多元矛盾纠纷化解下的息讼机制研究”“中国传统法律职业伦理及其现代价值”等。 

  传统文化如何借助现代技术实现创新性表达和发展?司法部全面依法治国研究中心研究一处负责人曲广娣以近期全球热播的动画片《哪吒2》为切入,引出“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探源”话题,并结合不同维度对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进行源流和根脉探索。曲广娣提出,要选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与社会主义法治有共性的文化成果,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基因血脉、知识源泉、历史经验和观念的基础。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近代法研究中心主任陈新宇以《中国传统法律职业伦理及其现代价值》为题,结合幕友等古代法律职业的具体实践,分析我国法律职业伦理的起源、发展及其对于现代法律工作者的启示和价值。他进一步提出,实现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古代法律职业伦理与当代法律职业伦理有相通之处,值得现代法律工作者借鉴。 

  国家法律学院副院长胡田野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做实现代法治息讼工作》为题,结合理念、方法、路径、经验、机制、载体六个方面,对于息讼进行了深入解析。他认为,从法治建设的前端和法治建设的末端两个角度理解息讼,对现代法治建设均有重要借鉴意义,可以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法治建设的稳步推进,全社会法治意识日益增强。如何建立多元矛盾纠纷化解下的息讼机制?中央党校政治和法律教研部宪法教研室副主任刘素华给出四点建议,一是要在源头化解,厘清“依法办”和“法院办”的概念边界;二是要优化法官考核机制,推进法官理念转变;三是要建立案访比质效考核管理机制,防止程序空转;四是要完善来信必复制度,健全程序与实体全链条反馈机制。 

  息讼智慧如何结合当下现实进行创造性转化?北京市正义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息讼法治文化专项基金)主任吴有龙认为,中国的息讼智慧,从来不是要替代法律,不是要消灭冲突,而是将冲突转化为文明进步的阶梯:“止讼之道,在于使人不愿讼”。吴有龙说,调解息讼的启示在于“化讼之要,在于使人不必讼”;服判息讼是“终讼之基,在于使人不敢讼亦不忍讼”。 

  在经验分享环节,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安凤德,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祁治国,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北京市正义律师事务所行政主任毛雪漪等分享了强化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及开展人民调节方面的实践。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息讼法治文化专项基金)主办,北京市正义律师事务所、北京息讼法律咨询有限公司承办。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