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原创专区 >> 正文

【脱贫攻坚在凉山】网络扶贫让农民致富增收 比往年收入翻一番

发稿时间:2018-10-28 09:3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西昌10月28日电(记者 刘洪材 实习记者 黄禹博)推动网络扶贫行动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着力在弥合贫困地区“数字鸿沟”、发展农村电商、网络扶智、互联网+医疗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效。四川凉山州普格县实施网络扶贫“五大工程”,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在网络覆盖工程,网络信息服务工程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据了解,目前全县已建移动基站309个,乡镇、行政村信号覆盖率百分之百,有移动终端用户13.8万人,有线宽带用户1.5万余户,IPTV 电视1.8万余户,有十家电商企业,建成“燃情普格”益农社等78个电商服务中心,开展电子商务培训3000余人次。 

普格县农民网校校长刘维介绍网校现况。黄禹博 摄 

  10月25日,中国青年网记者来到普格县探寻网络扶贫后的新变化。走进五道箐乡洛果村党群活动中心的普格县农民网校,普格县农民网校校长刘维告诉记者,“普格县农民网校也是四川省的第一家农民网校,大部分还是当地的贫困群众,通过培训,学员们都掌握基本的互联网技术,技能得到了提高,开展了眼界。通过有效的渠道,也找到了一些致富道路。” 

   当记者问到当地群众是如何推销自家农产品,刘维告诉记者,自从开展农民网校后,当地群众很多都开始学会了使用微信,通过微信向外界推销自家的农产,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微商”,同时农民网校还要求当地群众在销售过程中,遵守农民网校的标准。“正确化,规范化。”刘维还说,以前没有精准扶贫的时候,当地村民平均年收入只有2000多,自从精准扶贫过后,现在洛果村村民平均年收入都有了4600多了,足足翻了一番多。 

老师在农民网校课堂上教导学员安装手机软件。黄禹博 摄 

  同时记者还了解到,农民网校为每一位当地贫困学员免费提供一台智能手机,解决贫困学员买不起智能手机的难题,帮助贫困学员更好地学习互联网知识,加速脱贫。 

  现场工作人员讲解气象监测站的作用。黄禹博 摄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五道箐乡大棚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生产基地彝嘉农牧公司负责人何顺林介绍,“基地占地约300亩,属采洛洛博村和洛果村两个贫困村共有,大棚蔬菜基地的建成改变了以前传统的种植模式,提高产出和效益,通过两个贫困村抱团发展,前景美好。” 

  当记者走访发现,每个蔬菜棚都有无线网络的覆盖,同时大棚里还有一台气象监测站的仪器。通过仪器还有互联网,基地的生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中国电信的物联网技术在远端实现土壤、空气环境、病虫害监控及农产品二维码追溯等管理,实现最大限度节本增效,生产出让消费者更放心、更满意的绿色产品。 

当地农户徒比尔沙接受记者采访。黄禹博 摄 

  当地农户徒比尔沙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只能单一地靠种植农作物获得收入,有时候,农作物还会滞销。现在农社承包了当地农户的土地进行统一的种植,还聘请我们来进行种植,现在我们由过往的单一收入变成了多样化收入,每年1000元一亩的土地租用费、80元一天的劳务费,建卡贫困户补助、根据土地大小进行分红等等。以前还要走到县城去卖,现在农社直接通过网络平台直接销售,比之前自己单独销售的价格还要高上不少。” 

五道箐乡卫生院院长陈伟介绍卫生院信息。黄禹博 摄 

  随后记者来到五道箐乡卫生院,据该卫生院院长陈伟介绍,自从网络扶贫开展后,卫生院建立了一站式服务、网络预约挂号等便民服务,以前因病致贫问题十分突出,也是脱贫攻坚的一只拦路虎。为有效利用优质医疗资源,切实解决医疗保障问题。与此同时,五道箐乡卫生院于今年8月正式开通连接四川省肿瘤医院、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的远程医疗系统。隔壁还安装了全州妇幼保健系统,这里连接的是全州所有医疗机构的远程系统,一个系统两个终端的运行,实现了“群众不出乡,看病找专家”的梦想,解决了危重、急难患者看病路途远、挂号难、费用大的问题,为患病群众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五道箐乡中心校,学生们通过网络连线与其他学校一起互动学习。黄禹博 摄 

  最后记者来到了风景如画的五道箐乡中心校,校长胡正华介绍,“学校秉承教育改变命运的理念,大力推进“一村一幼”和学前普通话教育,为实现义务教育打牢基础,不让儿童输在起跑线上,通过网络远程教育,让贫困山区的广大师生畅享优质教育资源,近年来,学校通过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瑞美森、学而思等专业公司的合作,加大远程教育平台建设,实现互联网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 

女孩们在爱心小屋里放声歌唱。黄禹博 摄 

  “我想爸爸妈妈快点回来,我想你们了!你们不要担心我,这里有老师给我关心和温暖,我们还可以在爱心小屋里跟你们视频通话。”这是五道箐乡中心校的一名女学生念的自己的文章。这是由中国电信集团为学生建立的爱心小屋,通过爱心小屋视频连线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让留守学生跨越空间的距离和父母面对面的聊天。 

责任编辑:zyy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加载更多新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