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原创专区 >> 正文

杨会芳:向阳而生 困境中花儿依旧芬芳

发稿时间:2019-01-09 16:0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邯郸1月9日电(韩新新 秦家宝 实习生 甘静雨)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上午,记者在曲周幼教特教中心见到了杨会芳。她身穿白色棉服,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领着记者上楼的时候,碰到一位女老师拎着装牛奶的桶在前面走着,她立刻小跑两步,前去搭了把手。 

  杨会芳因为“带着父母上学”的故事被周围人熟知,她的坚强、她的担当,她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让人看到,于困境开出的花儿,依旧芬芳。 

  成长:“一锅糊糊”和1块8毛钱 

  杨会芳其实是“养女”,她的养母先天智障,养父杨荣昌既当爹又当娘,从小给了杨会芳无限关爱。因此,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杨会芳却把他们当亲生父母看;因此,家庭虽然贫穷,但小时候的杨会芳却觉得很幸福。 

  

杨会芳和父母。本人供图 

  和全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杨荣昌总是把家里为数不多的好吃的留给杨会芳,每次杨会芳想和父亲分享,他总是说:“我吃过了,你吃吧。” 

  2001年,杨荣昌突发脑梗塞,一度瘫痪在床,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倒了。那时,小会芳只有6岁。亲戚每天轮流照顾父母,小会芳却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急得直哭。有一次,亲戚带着她去村里隔壁街的诊所拿药,杨会芳默默记下了路线,以后,每次看到父母平时吃的药快没了,或是需要请医生,她总是主动跑腿。 

  为了以后能更好地照顾家人,杨会芳开始学做饭。她做的第一顿饭是玉米糊。她先往锅里放了几瓢水,然后又抓了几把玉米面进去,煮着煮着发现太稠了,就又加水……折腾了半天,杨会芳做出了“疙疙瘩瘩”一大锅糊糊。 

  痊愈后,父亲的左手和左腿却不再灵活,无法再去上班或是种地。父母都要吃药,自己还要上学,家里的钱总是不太够用。 

  在杨会芳上三年级时,一天看着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女儿却还没有回家。杨荣昌正打算出去找,却看到小会芳笑着跑进家门,脸蛋红彤彤的,额头上还带着汗珠。 

  杨会芳拉过父亲的手,小心翼翼地把攥得皱巴巴的1块8毛钱递了过去,“这是我给别人摘棉花赚的。”看着手里的钱,杨荣昌一时间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从那以后,杨会芳经常会在放学后去给村里人摘棉花、掰玉米。“我当时就希望我爸留着这些钱,能买药或是买点好吃的。” 

  追梦:带着父母去上学 

  对于上学,杨会芳一有种近乎执着的热爱,她也希望在学校找出一条出路。“学点本领、技能,以后好找工作,也能让爸妈过上好一点的生活。” 

  杨会芳初中毕业的那年暑假,杨荣昌旧病复发,再一次瘫痪在床,失去意识。杨会芳知道,自己已经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不能倒下。她没再提上学的事,在家里全心全意照顾父母。但家里的书,杨会芳还好好保存着。 

  每天要给父母洗漱、做饭、喂饭、喂药,收拾家务……但只要一有时间,杨会芳就会坐在桌前看书。“每天差不多晚上8点左右,爸妈就睡觉了,我收拾好家务,差不多能学两三个小时。” 

  在杨会芳的精心照料下,杨荣昌恢复了意识。看着父亲病情渐渐稳定,杨会芳高兴不已。杨会芳本来想学医,但考虑到需要就近照顾父母业等多种因素,她最终考入邯郸学院曲周分院,就读于学前教育专业。 

 

杨会芳推着父亲散心。本人供图 

  刚开始,杨会芳每天骑着电动车在学校和家里两头赶,但随着冬天的到来,亲戚担心她在路上的安全。思前想后,杨会芳决定把父母接到县城住,更方便照顾他们。 

  杨会芳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屋子,就这样开始了“带着父母上学”的生活。每天一放学,她就骑5分钟左右的电动车回家给父母做饭、洗衣服,有课的话再赶回学校,每天匆匆忙忙,却也简单充实。 

  尽管时间紧张,但杨会芳从没误过任何一节课。她十分珍惜学习的机会,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声乐课、舞蹈基本功等课程还经常拿满分。 

  杨会芳很要强,家里的困难从没主动向别人说过。几个月后,学校才了解到她的情况,为其免了学费并发放助学金。曲周县中医院听说杨会芳的故事后,也主动联系她,将其父母接到医院的养老院免费照顾。社会上的关爱如一股暖流涌进了杨会芳的心里。 

  前行:把工作中的压力变成动力 

  2015年,杨会芳来到曲周幼教特教中心实习,毕业后顺利通过面试,成为该校的一名代课老师。她对现在的生活挺知足的,“我爸妈身体状况比较稳定,我也有了工作,我觉得挺好的了。” 

  

杨会芳陪孩子们写作业。本人供图 

  几年来,杨会芳用心关爱每一名幼儿。今年,学校还让她负责康复班。这个班里的20名学生都是6岁以下的智障儿童。面对这些“特殊”儿童,因为母亲有相似的情况,杨会芳多了一份熟悉和理解。 

  杨会芳最初也手足无措过。因为尽管有家长陪同,但很多孩子依旧无法安静地坐着,有时正上着课,就突然有孩子跑上讲台把教具弄乱,还有的孩子会无意识地在教室里大小便…… 

  各种层出不穷的问题,让杨会芳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但每次想起自己的母亲,看到孩子父母充满期待的眼神,她的压力就变成了动力。“这些孩子虽然有点问题,但家长没有放弃他们。 

  在杨会芳看来,对待“特殊”儿童,最重要的便是耐心。这些孩子听懂、熟悉指令的速度很慢,一堂课上,一个动作重复十几遍,可能他们还记不住。有时家长耐心耗尽,变得烦躁,杨会芳还得跟家长沟通。“总之,教这些孩子,得慢慢来,一点急不得。” 

  康复班的很多儿童虽然不会用语言表达,但杨会芳每次训练孩子们拿食物的时候,很多孩子会将食物拿给杨会芳。“当时我就特别欣慰。”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这些孩子都能有所改变。 

 

杨会芳参与“送教上门”活动。本人供图 

  下楼时碰见学校老师,她们不忘嘱咐:“我们会芳这么好的姑娘,到时给介绍个对象。”杨会芳听见,害羞地笑笑。她今年23岁了,对爱情有憧憬也有坚持,“再难的日子我已经过来了,现在也有能力照顾爸妈,希望未来是因为爱情才结婚。” 

责任编辑:zyy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加载更多新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