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原创专区 >> 正文

梅静:带动乡村文化挖掘 让更多村民受益

发稿时间:2019-01-11 14:0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保定1月11日电(韩新新 秦家宝 实习生 甘静雨 马存峰)从只有一个书院,到现在产业涉及文化教育、民宿、文创、设计四大版块,听松书院创始人梅静却始终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创业者,她说自己更像是一个引领者,帮大家探索乡村产业和文化的发展方向。 

  为梦想“断舍离” 

  为什么回来?这个问题有无数人问过梅静。在很多人看来,考入清华,进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对于一个从农村走出去的姑娘来说,已经算是不错的成就了。但她回来了,很多人想不通。 

  于梅静而言,她只是遵从了自己内心的选择。她还记得,小时候的西陵镇很静,很美,生机勃勃的田野和古松林海间红墙金瓦的古建筑群落形成了她对美的最初感知。每周末,她和附近的小伙伴都会跑去西陵的敬老院,找一位义务教书法的老爷爷——周公展先生学习。从最初的“笔笔送到家”开始,逐渐感受书法蕴含的生命哲理。上了大学后,乡村与城市教育的反差没有让梅静迷惘失衡,反而是故乡的一切成了她创作的灵感之源。 

  2014年,梅静回乡探亲,入目之处,与梅静记忆里的家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当时梅静的工作内容与乡村文化遗产有关,她就想,为什么不回家乡实践一下? 

  在农村和城市的两种生活经历,让梅静感受到了农村公共文化资源的缺失。建设一个符合乡村特色,又具有文化意义的空间,梅静脑海里出现的第一个词,就是书院,她想打造一个位于乡村的公共文化空间。结合清西陵的松林特色,听松书院正式定名。 

  2015年,梅静在西陵镇五道河村,自家的宅基地动土施工。当时梅静还怀着孕,为了赶快将想法落地实施,她先做好初步的设计方案,根据实际建设情况再加班加点地修改。生完孩子,只休息了20多天,她就赶往了施工现场进行指导。书院开业前的半个多月,梅静基本没怎么睡觉,嗓子哑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20165月1日,一个具有公益图书馆、绘画创作、教育讲座等功能的听松书院正式外对开放。 

 

听松书院一角。韩新新 摄 

  坚持不懈地进行文化推广 

  真正做了书院以后,梅静开始愈发惶恐。毕竟光有名字不行,如何把书院的文化、教育,把大家对地方文化的期待做出来是更重要的事。 

  目前,梅静在书院设置了每周一讲的听松通识课、听松美育课和听松公益小课堂。她邀请了北京的老师来上通识课,美育课则由自己主讲。在课堂上,她向县里的学生介绍分享陶行知、叶圣陶等教育家、文学家的文章和思想,她希望逐渐地影响当地的青少年善于欣赏和鉴赏身边的事物,能更热爱自己的家乡,变成有着自己内在和定力的新一代故乡人。公益小课堂的受益人群则是听松社区及周边村里的亲子人群,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诵读国学经典,练习书法,增进感情。 

 

梅静在美育课堂上授课。本人供图 

  除此之外,梅静还举办了每月一讲的以中国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历史、乡村建设、古建园林技术、教育等为主题的听松公共文化大讲堂。针对不同主题,她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分享,以期给当地发展提供更多方向和参考。清华美院的副院长方晓风、《中华遗产》杂志主编黄秀芳、易县作协主席李文通……只要梅静能请到的,她都会不遗余力地去联系。其中一些大家感兴趣的主题课程,有人会专门从北京、保定市里赶过来听课。也有些课程来听的人很少,但梅静还是坚持去做推广,“因为越不推越没有。” 

  在梅静看来,自己无法预期书院能真正改变多少人,但哪怕能给一两个人带来积极的影响,也是有意义的。就像公益图书馆,一万多册图书免费借阅,它为村里人提供了一种文化选择,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闲暇时光,不只是仅能坐在家里玩手机,他们可以来图书馆看书。 

  

梅静在读书。秦家宝 摄 

  梅静对一个读者印象很深刻,她是周围村子的一位妈妈,平时比较忙,但经常在周末骑一个多小时的电动车带着两个女儿来书院,她对梅静说,“我就愿意带着孩子来这儿看书,让她们学点东西。”遇到孩子们十分喜欢却当天读不完的,她们还会借走。这让梅静打心眼里高兴,也更加坚信自己这番努力的价值。 

  “听松X项目”让更多村民受益 

  除了在教育、文化推广方面进行尝试,梅静在文化产业经营上也为当地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思路。 

  依托于清西陵这一文化遗产,附近村民原先主要是从事以农家乐为主的服务业。在梅静看来,围绕着文化遗产做服务业,相当于做文化遗产的延伸,文化才是吸引游客和刺激他们深度消费的动力。但可惜的是,无论是在资金上还是在经验上,很多村民没有能力让经营再进一步。“那我们可以帮他们完成。” 

  凭借着在建筑设计与文化知识方面的深厚积累,梅静所运营的民宿客房,设计别致,且与当地的文化背景、自然景色融为一体,深受游客喜爱。 

  为了扩大听松民宿的规模,并且让更多村民受益,梅静制定了“听松X项目”, 即把听松书院周边乡民的房子“盘”下来,重新设计装修,与听松书院成为一个连接的整体,形成听松社区。 

 

听松社区外观。本人供图 

  听松书院北面紧挨着的一户村民就在梅静的“听松X项目”中收获很多。他们家的3间房子已成为听松民宿的合作客房,一年可以拿到七八万的分红。这家的女主人原先没有工作,现在作为听松书院的员工,一年下来大概有三万块钱的工资收入。 

  在距离听松社区3公里的凤凰台村,梅静正在尝试做“听松别院”,她期望在把听松书院做大做强的同时,能为更多村民带去有益的设计和管理理念,“大家看到我们做得比较好,就会主动学习、借鉴。” 

  现如今,听松书院已经成为清西陵景区的组成部分,但梅静知道,她要做的不止于此,她的目标是推动西陵镇更有秩序地建设,更有效地利用当地文化遗产资源。“未来我们会逐渐地以针灸的方式改变西陵镇的面貌,‘听松’有这样一个使命,就是去为清西陵做比较困难的事。” 

责任编辑:zyy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加载更多新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