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原创专区 >> 正文

邛窑传承人何平扬:坚守初心创新路上不忘根

发稿时间:2019-01-21 09:4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何平扬在工作中。何平扬供图 

  中国青年网成都1月21日电(胡琳泠 记者 隆敏 宋潞 实习生 陈诗瑶)“经过我和父亲的反复试验、烧造,邛窑失传的一项技艺又终于在我们手里得以恢复,这是父亲和我的一大骄傲,也是邛崃的一件幸事。”看到古天目釉烧造成功,何平扬的儿子何丹激动地说。 

  四川省邛崃市素有“天府南来第一州”的美誉,历史的厚重赋予这座古城浓郁的文化气息,中国古代著名瓷器之一的“邛窑”就诞生于此。邛窑始于东晋,兴于隋,盛于唐,衰于南宋,也因一代代匠人的坚守,这项传统工艺得以延续至今,何平扬父子就是其中两位。在时代的革故鼎新中,父子俩坚守初心,让这颗历史的遗珠”在今仍展露着光华。 

  造型别致的芙蓉瓶亭亭玉立,芙蓉坛圆润大方,淡蓝的釉色饱满莹润,古朴大方中又增添了现代美感;油滴盏在灯光照耀下流光四溢,犹如油滴般晶莹闪烁;以及尊贵大气的多佛香薰等作品占满了何平扬父子的工作室。近日,记者走进工作室后,欣赏到何平扬父子制作的琳琅满目的邛窑作品。 

 

获奖作品。宋潞 摄 

  吃苦耐劳 与邛窑结下不解之缘 

  邛窑是目前中国最具特色的最早使用高温彩釉技术古老的名窑,其产品釉色极好,光洁莹润,是陶瓷上进行彩绘的较早窑址之一。1973年,画工不错的何平扬跟着工艺美术师康兆铭先生,学习陶瓷雕塑艺术设计造型,从事研究和恢复邛窑生产工作,从此开始与邛窑结下不解之缘。 

  从小就喜欢画画的何平扬进入邛崃工艺美术陶瓷厂后,每天平均画一两百个作品,在雕刻、绘画以及配色等方面渐渐卓有成效。“在创造的过程中,笔沾泥浆画图案是难以掌控的,必须做到心中有图案,下笔才能准确。”何平扬在介绍邛窑绘画时讲到。现如今,65岁的何平扬把古代的邛窑作品仿制了出来,并取得不错的效果。 

  

何平扬向记者介绍邛窑制作过程。宋潞 摄 

  永不放弃 成功恢复古天目釉 

  “天目釉坯胎跟釉要求很高,烧造时需要相当高的温度,窑温稍微有一点控制不好就不能产生结晶体。”何平扬说。邛窑天目釉的特色是油滴点状比较均匀。在何平扬与儿子何丹通过100多次反复试验,用料1吨多,制作近700件试验品后,终于,天目釉烧造了出来。“当我打开窑门,看到釉子成功烧出来后,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拿着天目釉油滴盏,何平扬儿子何丹无比激动地回忆着天目釉烧造成功的情形。 

  这不仅是父子二人的努力,更是何平扬坚守30多年的成果。何平扬介绍说,他们复原的天目釉完全采用邛崃地区的原材料,将配釉的釉方和烧造时的高温结合起来,窑变后釉色自然的变化非常精美。 

  

天目釉。何平扬供图 

  创新发展 坚持传承邛窑文化 

  目前,何平扬已经有60多件邛窑作品在国内外斩获大奖。邛窑盛行在唐代,而唐代的邛窑器型饱满圆润、浑厚朴实,同时也很细致,获奖的芙蓉瓶的创意就来自唐风邛窑的独特风格,同时结合邛窑的浮雕艺术文化,东西虽小但看起来丰满大气。 

  在对于邛窑创新方面,作为邛窑新一代的传承人,何丹全程参与了芙蓉瓶和芙蓉坛的设计和创作工作,对于邛窑创新他有自己的心得。“在不脱离邛窑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加工创新,跟现代人的审美结合,加入现代元素,可以让邛窑不断迸发新的生机。”新年伊始,创新与发扬邛窑文化、邛窑风格是何平扬今年的计划。 

多佛香熏。何平扬供图 

责任编辑:zyy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加载更多新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