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原创专区 >> 正文

精神科医生李超的青春转折:从“逃离”到“闪光”

发稿时间:2019-05-05 10:3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西安5月5日电(见习记者 宋佳)当一位抑郁症患者因为排尿困难的不良药物反应走进医生办公室时,一心想着考研的李超正在专心看书,没有关注病人的诉求,再次遇见这位病人的时候,“上来就给了我一巴掌。”现在的李超回忆起这件事时,非常平静,“那瞬间我突然明白,病人不是平白无故打你的,是你没在意他的痛苦。” 

  从那次开始,李超慢慢体会到了精神病科的价值,在这个原本“没打算长干”的岗位上坚持了二十年。每天8点进入病房,每6天一个值班,病情变化、用药反应、治疗调整……有关病人的一切情况,无论多么繁琐都要记录在案,李超就这样一天又一天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如今,李超是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二科副主任,负责着十几位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偏执型精神病等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工作。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由中共西安市委网信办、共青团西安市委决定联合举办“以青春留名,用奋斗发声——新时代 新西安 新青年”主题系列宣传活动,活动将李超作为主角之一,“揭开”这位精神科医生的过往青春。 

 

李超在办公室。李超供图 

  初入精神科:想要逃离 

  长期以来,精神科医生都在社会误解、收入偏低、医生数量与需求严重脱节的多重压力下开展着工作,很多医学生并不会主动选择精神科,1999年的李超也不例外。 

  那一年,李超从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为了和丈夫留在同一城市,她来到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当时,医院还在老院区,最老的病房与医院同龄,五十余年的风吹日晒让很多设施严重老化,“那个楼进去以后光线很暗,房间通风也不好。”李超用“确实有点震惊”来形容当时的感受。 

  更让她不适应的是面前的病人。初进医院的李超被分到了康复科,与学生时期跟着带教老师见到的急性精神科病人不同的是,这是一群长期住院的患者——缺乏欲望、没有追求、懒散孤僻、经常一个人自言自语。除了“让人高兴不起来”的工作境遇,每个月300元左右的低收入也在李超年轻的心中“扎”了一下。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让李超决定一边工作一边考研,逃离出精神科医生的“困境”。 

 

李超(右)与同事讨论患者病情。宋佳 摄 

  理解精神科:需要留下 

  考研的愿望还没有实现,就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李超开始重新反思自己对待病人的态度,她试着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学着尊重病人。慢慢地,李超感受到了病人对精神科医生的信任,她发现这些病人是需要被关注、更需要被帮助的。“在外人看来,他们是一群‘疯子’,但是在医生眼中,他们和我们是平等的,不过是生病了。很多出院了的病人在社会上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之后,还是愿意回来和我们聊天。”李超说道。 

  就这样,考研的想法被李超抛在了脑后,她开始用心对待眼前的病人。但是离开校园不久的李超对精神类疾病了解并不多,这种“边缘性”疾病在她以往的教育经历中只被简单提及。 

  为了有效治疗病人,李超开始不断从书本中汲取相关知识、有机会就去进修。但是最有效的提高方式还是在治疗过程中积累、总结经验。刚开始,很多病情还摸不透,再加上精神类疾病缺少辅助检测设备,李超大部分时间都在病区里观察病人,病人的饮食、步态、言语她都细致地记录、分析,再回去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病例,找到病情发生的根源,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穿越精神科:溢满柔光 

  “也说不清为什么就待下来了,每个活都得有人干吧。”说起自己在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的20年时光,李超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过人的事迹。但在旁人看来,走在病区中的李超仿佛散发着一种柔和的光芒,病情好转、意识清楚的病人见了她都是笑眯眯地前来攀谈,有人问:“李医生,我什么时候能出院?”也有人在聊到自己刚住院时的“滑稽”言语时说:“我那是开玩笑呢。” 

  出院的病人也不忘给李超寄来家乡的特产,一袋毛栗子或者一袋茶叶,都是李超职业生涯中最有力的标注。比起这些情意满满的小礼物,李超更愿意看到病人能够重新进入社会。 

  她告诉记者,曾有一位病人大学一毕业就患上了精神类疾病,经过治疗病情好转。前不久,这位病人告诉李超,自己在超市找了一份工作,已经拿到了第一份工资:2800元。这份在其他人看来并不丰厚的工资,对于曾经的精神类疾病患者来说却意义非凡,李超也为她高兴。 

 

李超工作的病区。宋佳 摄 

  和二十年前一样,愿意进入精神科医生这个行业的人依然很少,但也不缺愿意留下来帮助精神病患者这个庞大群体的闪光青年,他们和李超一样,穿着白大褂、拿着病历本,穿过病区楼道,正朝着光的方向走去。 

责任编辑:zyy
加载更多新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