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原创专区 >> 正文

“中国第一卷绕工”张国华:三十八载执着坚守书写熠熠人生

发稿时间:2019-05-31 10:3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平顶山5月31日电(记者 任洁)噪音高达90分贝、温度常年保持在16℃、湿度接近70%......在这个被行业内称为“特岗”的环境中,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帘子布发展公司原丝一厂基层班组长张国华一干就是38年。 

  他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可以用只有头发丝三分之一细的丝线“作画”;他感恩重情、无私奉献、潜心育人,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整理出一套“张国华操作法”, 将废丝率降到了3%左右;他坚守一线,38年来生产的原丝排起来能绕地球数十圈。529日,“奋进新时代 出彩河南人”网络媒体采访团一行走进河南省平顶山市,对有着“中国第一卷绕工”美誉的张国华进行实地采访。 

 

“中国第一卷绕工”张国华。任洁 摄 

  “一定要为咱中国工人争口气” 

  “1981年,17岁的我走进当时的平顶山锦纶帘子布厂,成了中国尼龙66帘子布产业的第一代原丝卷绕工。帘子布厂刚开工时,全套生产线都是引进的日本进口设备,但我的日本师傅西村从不讲核心技术。” 张国华回忆说,“那个时候,中国的生产技术还相对落后。在一次调试设备时,西村直言不讳地说,这样的现代化企业,中国人不可能管理好,将来肯定得请我们回来!这句话就像针一样扎到我的心里。那一刻,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技术学到手,一定要给中国工人争口气!”  

  三伏天里,张国华在室外树底下铺一张凉席,手里握一根棍儿,默默地重复吸丝、挂丝的动作;天冷了,他就回到屋里,在床头的墙上,画出牵伸辊、张力辊的位置和挂丝的轨迹,然后一遍又一遍地模拟。“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挂丝速度从将近8分钟挂一次,到后来1分钟挂一次,到最后大家都还没看清我是如何出手的,丝就挂好了。” 张国华说。 

  1984年,西村随团参与对帘子布厂的回访和验收,并提出想与中方的工人来一场挂丝比赛。巧合的是,张国华与西村成了比赛对手。据张国华回忆,西村仅用了24秒就完成了挂丝操作,还挤出一丝不屑的笑容。张国华坦言:“当时只有一个念头,作为中国人,我不能落后!”随后,他仅用19秒,就超越了曾经的师傅,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工匠的尊严。 

  历经38年的实践与探索,张国华练就了很多“绝活”,“火眼金睛”查毛丝、“手到病除”排异常、“隔空诊断”除故障,还能“妙手无双”探毫厘。曾经有一个月,张国华的废丝率控制在1.5%以下,这项世界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张国华(左一)在工作室帮徒弟解答疑难。任洁 摄 

  “能多带出几个徒弟,我感到自己更有用”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2013年4月,帘子布发展公司刚开车时,产生了大量的废丝。作为一个老卷绕工,张国华心疼得直掉泪。经分析,他发现是大量青工操作不熟练造成的。

  “帘子布事业没有接班人不行。当时我就下定决心,再苦再累,也一定要把新工带出来!”张国华说。通过一遍遍示范操作要领,手把手传授挂丝技巧,经过连续奋战,废丝率从刚开车的25%下降到了3%左右,当月就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500多万元。 

  为了帮助更多的青工,他把工作30多年来积累的工作经验进行了梳理,总结出一套标准的挂丝操作法,被公司命名为“张国华系列操作法”,推广应用后,不仅有效提高了青工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还使整个卷绕生产线上的效益、质量、产值得到了大幅提升,每年可增加效益1000多万元。 

  如今,张国华正用他那宽广的胸怀,以原丝生产线和张国华大师工作室为平台,乐此不疲的“复制”着一个又一个“小张国华”。 

   “我在企业干了一辈子,企业给了我精彩的人生和幸福的生活,越是临近退休,越是舍不得离开我的岗位。”谈及以后,张国华依然干劲十足。“我要继续扎根一线,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以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出更多的精品,创更大的效益,带更多优秀的徒弟,让自己的全部余热释放在集团二次创业的征程上,为中原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更加出彩倾尽我的全力!” 

责任编辑:zyy
加载更多新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