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原创专区 >> 正文

河南兰考徐场村:民族乐器制作夯实脱贫致富路

发稿时间:2019-06-28 11:3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开封6月28日电(白玉清 记者 任洁)从“兰考之问”到“兰考之变”,从2014年的“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庄严承诺,到如今这个平凡的豫东小城美丽蜕变,精神富有的兰考县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兰考的城乡面貌发生着巨变。6月28日,在七一建党节来临之际,记者深入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感受脱贫攻坚带来的新变化。

  走进徐场村,古朴典雅的街道,让人仿佛走入一幅历史画卷中。融入民族乐器元素的街道设计,和不时传出的民族乐器弹奏声,让这个民族乐器村有了太多诗词韵味。在这诗词韵味中,徐场村群众不仅打响了民族乐器制作的品牌,也让更多的群众在民族乐器制作中夯实了脱贫致富路。

  兰考县徐场村村头,两位乐器表演者用自家生产的乐器演奏曲子。白玉清 摄

  20世纪60年代,为了防治风沙,焦裕禄带领兰考人大量种植泡桐树,泡桐也因此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焦桐”。但谁也没想到,半个多世纪后,广植于兰考的泡桐作为极佳的乐器材料,为兰考带来利润丰厚的收益。徐场村古琴是纯手工制作,制作周期8个月到2年,琴身做好以后,要调制生漆、瓦灰、鹿角霜做灰胎,频频打磨、晾晒,使琴的音色更浑朴消沉、韵味无限。据了解,徐场村年产古筝、古琴等民族乐器7万台(把),琴弦、琴包等配件产品6万套,年产值达1.2亿元。

  在徐场村,记者看到,每一处院落里都“藏”着一个民族乐器加工场,遍布徐场村的80多家乐器作坊接收了村里大量的劳动力。七贤琴坊是返乡创业人士孔海广的古琴制作点,在外做交易的他看到民族乐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好时,就萌生了把古琴制作点搬到徐场村的想法。回归之后,他专注于古筝、琵琶、阮等古琴制作上。其中,他的作坊里生产的乐器还用于2016年杭州G20峰会上为各个国家领导人进行的现场演出。孔海广向记者介绍,如今他的工作室一年制作古琴等乐器100台,年产值五六十万元。

  2015年的兰考县徐场村。资料图

  据了解,近两年,徐场村民族乐器产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像孔海广这样返乡创业的人徐场村有60多名,乐器作坊吸纳外地务工群众400多人,每年每人受益约5万元,带动越来越多的贫困户稳定脱贫。2017年,徐场村被评为“河南省创业示范村”。

  “脱贫攻坚,产业引领是关键。徐场村利用兰考丰富的桐木资源,通过产业分红、就业带贫、创业脱贫,强化金融、电商支持,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带贫之路。”兰考县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兰考县优先在徐场村开展普惠金融信用贷款,帮助群众发展产业。其中,普惠金融贷款26户485万元,“四位一体”“三位一体”“产业发展信用贷”等贷款350万元,共计发放贷款835万元,解决了产业发展资金难的问题,提高了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兰考县徐场村古琴。白玉清 摄

  同时,徐场村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扩宽销售渠道,电商年销售额达到4000万元,占销售总量的33%。目前,阿里巴巴计划在该村打造淘宝村,将带动更多物流、资金、就业流向徐场村。徐场村充分利用到户增收资金,助力发展民族乐器产业。2015年以来,利用到户增收资金18万元入股华乐、华韵乐器厂等企业,年分红用于徐场村贫困户增加收入。此外,徐场村创新发展村集体经济模式,拿出160万元以产业分红的方式入股兰考县华韵乐器有限公司,每年分红10万元,用于改善本村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

  据了解,徐场村每年接待音乐喜爱者、机关事业整体及游客10万人次,促进了当地旅游业、文化财富的快速成长。浙江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等4所学院相继签约,把徐场村作为学院的教诲实践基地,每年有500余人到徐场村实习培训。如今的徐场村不单生产乐器,还成为培养民族音乐人才的高地,村庄旅游的胜地。

责任编辑:耿立君
加载更多新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