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原创专区 >> 正文

仁心医者李志强:用责任与担当诠释“医者风范”

发稿时间:2019-08-13 16:0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武汉8月13日电(井迪 杨蓉)晋代名医杨泉曾说“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博士生导师李志强教授,正是这样一位集仁爱、智慧、淳良于一身的人。20年来,他将心血都倾注在神经外科的临床研究上,并带领他的团队不断向更高、更远的目标攀登。

  李志强组织胶质瘤多专业会诊病例讨论。马超供图

  勤奋苦读,源于一片孝心

  李志强出生在湖北襄阳,并不是杏林世家。读高中时,疼爱他的奶奶因中风饱受病痛折磨,在照顾奶奶的同时,李志强便暗下决心要去学医。1991年,年仅16岁的李志强就考入了湖北医科大学,开始了漫长的学医生涯。作为一名神经外科临床医生,李志强知道手上功夫非常重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练成一双“巧手”,在研究生期间,他想尽办法练习各项专业技能。在培训体系还不完善的那个年代,他自己找来被弃用的显微镜,在橡胶手套以及实验小白鼠等各种材料上练习缝合与分离等显微操作技术,而且一练就是几个小时。

  手术中的李志强。 马超供图

  谈起自己的学医经历,李志强表示,苦练基本功只是十年求学生涯的一个缩影,最记忆犹新的是大学实习阶段。当时,从县医院转过来一位姓罗的5岁小男孩,因车祸导致小腿骨折等全身多发性损伤,在治疗过程中又出现肾功衰,情况十分危急。医院各部门之间密切协作,倾全院之力进行治疗,终于挽救了小男孩的生命。在救治过程中,李志强负责小腿大创面的伤口换药等工作,虽然每天要两次处理化脓溃烂且略带臭味的伤口,但看着小男孩的坚强及渐渐恢复的身体,让他明白了医生肩上的使命和责任,也知道了多学科团队协作对救治患者的重要性。

  开拓创新,推进学术研究

  李志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神经外科的临床研究,特别是针对脑胶质瘤与转移瘤的综合治疗做了大量工作。他牵头组建了多学科共同参与的脑胶质瘤中心,并在省内率先将加速康复外科(ERAS)和脑胶质瘤多学科协作(MDT)诊治模式应用于神经外科临床。

  之所以选择胶质瘤作为研究方向,源于李志强早期的一段经历。当时,一位23岁的小伙子因胶质瘤住院,他还沉浸在初为人父的喜悦中,完全没想到这种疾病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小伙子的情况十分复杂,因为肿瘤生长部位特殊,做手术风险很大,不做手术就面临着任由肿瘤生长而夺命的风险。经历一番抉择后,家里人还是选择了手术。经过精心准备,李志强所在的医疗团队在保留神经功能的前提下,成功为小伙子切除了肿瘤。然而,由于胶质瘤很难治愈,手术后没多久小伙子的胶质瘤就复发了。面对着病人绝望的眼神,面对着家属即将失去顶梁柱的悲痛,这是李志强第一次感觉到胶质瘤的治愈之难,也下定决心要致力于胶质瘤诊治新方法的研究。

  李志强接待来访美国教授并共同查房。 罗倩供图

  在积累了胶质瘤临床治疗经验后,李志强依托本院肿瘤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肿瘤生物学行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组建了神经肿瘤研究室,侧重于胶质瘤免疫微环境与侵袭机制、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卫计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中心重大疾病防治科技行动计划、湖北省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等研究资助,有关结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 Science、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Frontiers in Neurology、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等,并多次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等。

  李志强率青年博士团与神龙架林区医务人员座谈。 张翼飞供图

  妙手仁心,优化医患关系

  神经外科患者手术风险较高,易引发纠纷。神经外科医生既要解决患者的病痛,保证医疗质量,又要避免和减少医疗纠纷。李志强认为,与药物和手术刀一样,语言也是医生的主要法宝,沟通和同理心对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非常重要。与患者沟通时,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家属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心和家属沟通。

  除了在接诊时耐心与患者沟通,培养患者的信心,李志强在患者出院后,还通过微信、电话等亲自随访,指导出院后的治疗与康复训练。2018年,一蔡姓患者在家突发右侧肢体僵硬、不听使唤,说话含糊不清并陷入半昏迷状态,一个月里,患者家属四处辗转求医,病情仍是每况愈下,被诊断为脑梗、脑炎或脑恶性转移瘤,但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最后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进行就诊。

  转来时,患者情况十分危急,但李志强并没有放弃,凭借着丰富的脑外科临床经验,他考虑诊断应为淋巴瘤,经对症放化疗后,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抢”回来,完全康复。出院后,李志强经常主动微信联系家属,追踪随访患者情况并指导后续治疗。患者女儿喜极而泣,“感谢李教授,不仅救了我妈妈的命,还给了我一个完整的家!”这样的案例远远不止这一个,也正因如此,李志强教授被授予首届武汉大学“医德楷模”称号。

  不忘初心,承担社会责任

  “立德、行医”,多年的行医生涯中,李志强始终践行着“德为先”的医者精神,他不仅在平时的治疗中兢兢业业,还定期组织爱心活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自1996年第一次献血开始,李志强已坚持无偿献血近20年,献血总量过万毫升,更在2013年获湖北省无偿献血工作优秀献血者、2015年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

  李志强正在献血。马超 供图

  谈及献血的出发点,李志强表示,作为一名医务人员,血液对患者的重要性让他比普通人感受更深、更直接。在临床手术中,血液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如果不能提供足够的血液,手术的成功率也会降低。所以,李志强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无偿献血,他不仅自己主动献血,还积极发动身边的青年朋友一起献血。

  2017年,看到患者在门诊等候就诊的场面,李志强提议创建“门诊书吧”,旨在服务全民健康的同时推广全民阅读,促进医患和谐,共筑“书香中国”。李志强认为医院的大厅内大多是放置几排长椅,患者在此等待时,容易心情烦躁,有了书吧后,患者可以在书吧内一边看书一边等待,缓解一下焦躁的心情。门诊书吧的提议在湖北省内可谓第一家,也得到了群众的认可。门诊书吧内,正在阅读的谢女士表示,“自己到医院办事,需要等待一会,看到这边有免费书吧,能够在等待时间中,看一会书很棒。”

  门诊书吧现场。 张翼飞供图

  不仅如此,李志强作为湖北省归国青年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还积极参与共青团湖北省委组织的义诊、植树等健康扶贫活动;作为湖北省医学生物免疫学会神经免疫专委会的主任委员,他在湖北省民政厅组织的省级学会参加巴东县扶贫攻坚活动中,率先行动并积极支持学会募集善款,用于巴东县村卫生室建设,因此也被学会授予 “扶贫专项工作先进分子”称号。

  目光高远,引领医院青年发展

  2008年,在了解到医院青年都忙于工作,很少有机会互相交流学习后,李志强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牵头成立了青年知识分子联合会,提出“集聚人才、联络交流、有所作为、共同发展”的目标,为医院青年医务工作者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李志强担任首任会长后,每年组织医生专家团到贫困县开展义诊、讲学、扶贫等活动。

  李志强带领青年博士为贫困儿童送文具和学费。 张翼飞供图

  谈到青年知识分子联合会,作为第一届会员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马超表示,见证了青年知识分子联合会的一步步壮大,大家一起互帮互助,也感受到了青年知识分子联合会在帮助青年医务工作者不断成长方面所起的作用。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团委书记张翼飞说,“青年知识分子联合会已经历时三届,是为医院青年专家、学者、科技人员搭建的“联志、联情、联谊”的平台,能够经常对内和对外进行交流,有助于青年医生的相互交流,共同成长,为医院发展做贡献。”

  李志强作为省归国青年代表进行义诊。 张翼飞供图

  2013年,李志强还在学院内率先为本科生开设了医学人文讲座、为八年制学生开设了医院管理学课程。他十分重视对年轻医生的培养,倡导合作精神,鼓励团队配合,并把自己的所学和对疾病的见解倾囊相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陈新军表示,李志强与他是同门师兄弟,在工作中,李志强也是一个严谨认真的人,在医、教、研方面都有突出成就,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工作中的李志强。 马超供图

  除了关心医院青年医生,身为副院长的李志强教授还积极倡导对医院的医联体组织架构予以完善,并牵头制定“医联体建设实施方案”、出台“医疗联合体建设管理委员会章程”、组建“医联体综合绩效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绘制医联体考核办法,以提升管理效率,以医联体之通缓解群众看病之痛。李志强持续关注国家省市相关政策,带领团队积极谋划,主动参与,提出“联体联心、共享共赢”的理念,助推医联体建设向纵深发展。

  在推进医联体的“中南模式”下,李志强踌躇满志,表示将充分依靠全院医务人员的智慧,在医联体范围内不断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构建一张辐射全省乃至周边的“同质”医疗服务网,铺就湖北省内多家市县级医院的跃升之路,这也将成为推动分级诊疗,实现“健康湖北”及“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力印证。

责任编辑:徐彩侠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