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原创专区 >> 正文

精神科护士长尚文娟的34年

发稿时间:2019-08-14 07:4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西安8月14日电(记者 宋佳)1985年的最后一天,刚从卫校毕业的尚文娟跟着爸爸一起到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报到。她清楚地记得那天,骑着自行车“吭哧吭哧”爬过几个大坡,路两旁是成片成片的麦子,眼前的景象像是来到了“荒郊野外”。

  从那以后,尚文娟就成为了一名精神科护士,从此,她身边的主任医师换了一个又一个,由她亲手带教出来的小护士轮了一茬又一茬,而她在这个岗位上一站就是34年。

  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由中共西安市委网信办、共青团西安市委决定联合举办的“以青春留名,用奋斗发声--新时代 新西安 新青年”主题系列宣传活动将尚文娟作为主角之一,翻开岁月中泛黄的书页,讲述这位精神科护士的坚守。

  从医这些年挨打是常事

  上午11点,尚文娟走进社会救助科活动室,患者已经聚集等待着午饭。尚文娟走到每一位患者跟前询问情况,患者看到她话也变得多起来,甚至还俏皮地向她“吹嘘”着自己出院之后的宏图大志。

  尚文娟与患者沟通。王雪 摄

  看似和谐的画面背后却潜藏着危险。尚文娟一直保持正面对着病人,这是她多年“挨打”积累出的经验,以免患者突然出现情绪波动从身后袭击。

  精神科的医护人员“挨打”是常事,尚文娟早已经习惯了。但是刚来医院时,她却没有这么淡定。

  提起第一次遭受袭击的经历,尚文娟记忆犹新。当时,她正拿着治疗本安排打针,大部分病人都围在她面前,却未曾料到,有个患者用拖把从后面把她一下打倒在地,“把我打得‘嗷嗷哭’,当时觉得又疼又委屈。”从那以后,尚文娟就学会了“耳听四路,眼观八方”,随时注意周围病人的情况。

  但是类似的意外总是难以避免,即便已经和患者接触了几十年,尚文娟仍旧会在给病人喂饭时忽然遭受一记拳头,鼻血一下子就流了出来。她疼得眼泪在眼圈里打转,但是却不能像几十年前那样“嗷嗷”地哭出来了,因为周围都是年轻护士,她要给大家做个榜样。

  对待病人就像对待亲人

  “对待病人就像对待亲人。”是尚文娟采访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精神疾病患者通常行为懒散、个人卫生极差,社会救助科的“三无(无身份、无责任机构或人员、无支付能力)”病人情况更甚。通常,这些患者在街头流浪多日后被送进医院,脖子上黑黢黢的垢痂、头发里布满虱子、大小便失禁……都是常见情形。

  面对这些,如果没有一颗对待亲人的心,恐怕很难做好护理工作。

  曾有一位小男孩,来到病房后从不与人交流,尚文娟经常主动关心他,带零食给他吃。久而久之,男孩一见到尚文娟就叫“妈妈”,每天清晨,听到楼道门响动,小男孩就趴在病房门口看看是不是“妈妈”来了,如果是的话就会冲出病房向尚文娟索取一个拥抱。

  小男孩与尚文娟拥抱。王雪 摄

  前不久,一位感情受挫的年轻女子烧伤了自己,被送来时双臂和面部大面积疮口,每顿饭都需要尚文娟一口一口喂。十五天后女子被转移到其他医院治疗烧伤,尚文娟还经常去看望她,给她带去蛋白粉等营养品。“她爸爸很早就去世了,妈妈也患有精神疾病,年纪小小就出来打工,真的挺心疼她。”尚文娟说道。

  把病人平安送回家

  尚文娟所在的社会救助科是2005年开设的,最初成为“三无”病房。2006年,尚文娟被任命为这个科室的护士长。

  身份的转变意味着职责的增加。社会救助科与其他科室不同,送来的病人不仅患有精神疾病,通常还伴随躯体性疾病,如乙肝、结核、梅毒、艾滋病及骨折等,有些病人病情变化迅速,会突然出现心动过缓、血压突然升高等危急情况。在抢救病人的同时,尚文娟要立即联系转院治疗。

  尚文娟喂病人吃饭。王雪 摄

  最令尚文娟感到艰难的是送病人回家。当落实病人家庭住址后,尚文娟要陪同救助站的人一起护送病人,最远到过贵州。一路上尚文娟负责病人的吃喝拉撒,保障病人的安全。“病人在路上要小便,我紧紧拉着他去,再安全带回到车上。在病房的时候大家一起看护,路上所有责任都在我一个人身上,十几个小时心都是忐忑不安的。”把病人安全交到家人手里的那一刻,有的家属甚至会跪下来感谢,这时尚文娟感到一路的艰辛都值得。

  是什么力量促使她34年坚守一个岗位?当听到这个问题时,一直显得很健谈的尚文娟看着窗外,语速慢了下来:“对这里有感情。刚分来的时候,最初只有四间平房,还能听到猫头鹰的叫声。这些年来,我亲眼目睹医院一草一木的变化,让我离开真得不舍,除了感恩还是感恩。”说着,尚文娟哽咽起来。

  所以,在接下来的每一天,尚文娟还会像过去的几十年一样,坚守在岗位上,“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精心照顾每位病人,让病人都能平安回家在尚文娟心中是融入生命的崇高使命,她将执行到底。

责任编辑:耿立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