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原创专区 >> 正文

邓川:立足方寸赛场 看遍千里风光

发稿时间:2022-08-10 16:0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西安8月10日电(记者 张亚云)一个小时,一个成年人只能走完五公里的路程,而坐上高铁,他便能行过350公里,看遍山川行止。 

  在21世纪的第五个年头,我国高速铁路开始兴建,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年,18岁的邓川还是一名刚步入大学的新生,看到国家高铁的蓬勃发展,他萌生了投身高铁建设的愿想。 

正在进行测绘工作的邓川。受访者供图 

  为了在高速行驶条件下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高速铁路的轨道必须保持长期稳定的高平顺性状态,而轨道测量则是关键工序,这也让“轨道测量的方法和效率”成为高铁大规模建设和运营面临的一个难点。“我们团队主攻研究的‘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测量关键技术与装备’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多年后,邓川代表自己的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在“长安银行杯”陕西省第二届国有企业青年创新创效大赛路演现场,展示他们团队的攻关成果。 

  将参数精度控制在“亚毫米级” 

  高铁轨道平顺性测量的精度越高,越能检测出轨道状态到底直不直、平不平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果测量误差较大,如误差超过1毫米,列车行驶过程中就会有晃车和震动的感觉。将轨道几何参数的精度控制在“亚毫米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间倒推回20世纪90年代以前,轨道几何参数的测量主要是人工方法,后来为了适应高铁初期建设需求,我国大量引进了国外相关技术,现在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轨道测量技术越来越高速快捷,测量精度也在一毫米一毫米地提高。 

轨道测量现场。受访者供图 

  高铁横穿东西,纵贯南北,北方的极寒天气,南方的潮湿环境,都会对轨道测量产生影响,邓川和团队在做的,就是不断运用创新技术解决困难,保证高铁的正常运行。经过一步步努力、试验,他们所研发的轨道多模式快速测量系统实现了轨道几何参数亚毫米级的精度测量,并将误差控制到了0.3毫米以下。 

  “严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品质,在工作中,必须具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对于想要进入这个行业的青年,这句话是邓川最想告诉他们的。 

  他行走于山川湖海与黑夜白天 

  轨道测量一般都是安排在夜间进行,因为白天要进行构筑物施工或大型机械设备的调运,会占用到钢轨,由此产生的震动和干扰会影响测量精度。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看着手表的指针从午夜转向黎明是邓川和团队的工作常态,“我们经常调侃我们的工作是五加二,白加黑,但是如果不深入一线,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现场需求,只有真正干了这个工作,才会知道高铁平顺性测量效率低下对高铁运营的制约有多大。”比起工作的辛苦,邓川更在意项目研发的进展。 

工作中的邓川。受访者供图 

  作为勘察的先行军,近十年来,邓川穿越过人迹罕至的沙漠、高原、森林、雪原,但当他坐在疾驰的高铁上,想到自己研发的技术正服务于高铁的运行,所有的辛苦都被抛在了窗外。    

  “和同事一起坐高铁时,我们会准确的报出下一个隧道的名字,途经的车站,旁边有哪些控制点,当时是谁去的这个地方、待了多久……”每每回忆起来,总是成就感满满,正是这些小小的喜悦,填满了邓川的日常测绘工作。 

  是赛场,也是课堂 

  参加此次大赛,对邓川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本次入围陕西省第二届国有企业青年创新创效大赛决赛的项目,绝大部分来自航天、军工、研究所的高精尖项目,虽然比赛过程紧张激烈,但赛前的充分准备让他顺利完成了“答辩+路演”环节。 

  “比赛中我也在认真听取其他人的汇报,从他们路演方式、讲解文稿、舞台展示、观众互动、提问答辩等各环节展现出的创造性,使我得到了一次全面学习的机会。”相比于赛场,邓川觉得这里更像课堂。 

  回望参赛4个月一路走来的历程,邓川觉得遇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接触到了很多其他领域的新东西,这也将激励着我去继续奋斗,取得更大的进步。”邓川说。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