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要闻 >> 正文

从延安再出发丨南沟村:苹果红了 农民富了

发稿时间:2024-10-23 21:1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延安10月23日电(记者 张亚云)从延安市区驱车,一路上从高速进入省道,再经过弯道驶入平整的乡村柏油路,最终到达南沟村的苹果基地。 

 

  赵生生在自家果园里直播。中国青年网记者张亚云摄 

  深秋的清晨,南沟村的天蓝得像是被清水洗过。走进果园抬头望去,白色防雹网将不足两米的矮化果树从顶部护得密密实实。村民赵生生家的果园采摘已接近尾声。 

  赵生生站在自家的小货车前做起了直播,他的快手直播间人数不一会就超过了6000人。在直播现场,他的小货车里则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刚刚摘下不久的大红苹果。 

  近日,记者跟随“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采访团前往安塞区南沟村,了解南沟村如何以产业为牵引,带动当地乡亲增收致富。 

  南沟村部分苹果基地。中国青年网记者张亚云摄 

  “我刚开始驻村,身后的这条路仅有两三米宽,而且‘七拐八弯’,村里没有移动信号,村民的收入来自杂粮种植,亩产仅六七百元。”在南沟村驻村十余年的当地干部张光红指着身后宽阔的马路说。 

  张光红讲述南沟村蜕变经历。中国青年网记者张亚云摄 

  从出行难、娶媳难、干事难的贫困村到“明星村”,如今村里整洁一新,村民的收入增加了数倍,南沟村一路走来用了近十年的时间。 

  2013年,延安遭遇百年不遇的强降雨,南沟村大部分窑洞严重受损,少数窑洞就地坍塌。灾后重建工作完成后,南沟村抢抓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利机遇,按照支部引领、企业带动、合作经营的方式,大力发展苹果、樱桃、樱桃等特色农业种植,并通过多种措施保障产业稳定发展,让老百姓增收致富。 

  南沟村的苹果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精细化运营和农业技术的应用在其中起了关键性作用。   

  据悉,为了解决村民提升抵抗冻灾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当地联动气象部门,当苹果花期预测果园温度低于0°,技术人员指导村民通过烟熏在果园上方形成烟雾,防冻果花冻伤。“有灌溉条件的,通过灌溉让苹果根系温度降低,其花期也会往后延迟8到10天,起到防冻的效果。” 

  当地通过筑水坝解决了用水和灌溉问题。截至目前,南沟村修建了7座水坝,下雨时通过排水系统把水有序引导到坝里,并在山顶上建水塔,天气干旱时用水泵抽水上山。“村里还配套了高效节水滴水灌溉设施,通过管网压到每一棵树底下”。张光红说。 

  近来,南沟村还应用新技术,通过老园挖改、新品种补植、高接换优等措施,带动全村果园优化升级。在该村示范园区的带动下,不少村民主动改造老果园。村民说,新品种果树管理方便,产量高,不愁卖。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几年,苹果种植规模扩大了,稳产增产手段到位了,村民们的口袋也鼓了起来。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驻村村委会副主任张忠介绍,如今南沟村的苹果种植面积超过3000亩。“苹果收入占全村成员总收入的52%,总产值达到1500多万,纯收入约1080万。” 

  南沟村一角。中国青年网记者张亚云摄 

  除此之外,南沟村还做起了文旅融合,通过招商在村里建起了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把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和劳动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吸引远近的游客来南沟村研学。据了解,园区累计接待游客240万人次,实现产值1.32亿元。 

  南沟村乡村旅游设施。中国青年网记者张亚云摄 

  产业有了,企业有了,村民增收的路子也更多了。据张光红介绍,附近的村民在农闲时节在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打工,每天的工资从110元到300元不等,“保安、保洁以及产业工人和农艺师,有多种岗位”。 

  南沟村喜人的发展势头,进一步吸引了外出人员回流。2023年,赵生生从银川回到家乡,妻子陪着孩子在县城上学,自己则忙着接手家里的果园。此外,他还养了二百多只兔子,“兔子吃果园里多余的树枝树叶,兔子粪便当做有机肥料施到果园的地里”。 

  今年春节,赵生生琢磨起了直播带货,从刚开始的生涩到慢慢熟悉,父亲赵永东也从一开始的不看好到全力支持。赵生生直播卖苹果也让南沟村其他在外的年轻人也动了心,“不少人给我打电话,询问回家直播卖苹果事宜”。 

  不只是南沟村,在延安不少农民通过苹果种植走上致富路。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延安市种植苹果332.8万亩,年产苹果464.4万吨,全市220多万人口中,将近一半人从事苹果产业相关工作,80万农民从中获益,苹果产业收入占农民经营净收入的61%。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