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要闻 >> 正文

精神的力量|红旗渠精神辉映太行 “画笔”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发稿时间:2025-04-20 19:3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讯 “青石板上镌刻岁月,太行峰峦入画新篇。”春意盎然的四月,走进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岩镇高家台村,只见群峰叠翠,石屋错落,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子正支起画架,描绘着眼前的壮丽景象。这里,曾是太行山深处一个普通的村落,如今在红旗渠精神的持续感召下,当地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双手“变废为宝”,成功将无人知晓的“石头村”蝶变为远近闻名的“中国画谷”,走出了一条艺术赋能、生态优先的乡村振兴特色之路。


图为正在高家台村中写生的青年学子。 张朝阳 摄

  青石为卷 绘就“画家摇篮”

  太行山壁立千仞,石板岩风光绮丽。高家台村坐落其间,石墙、石院、石板路构成了独特的村落风貌。正是这雄浑的自然风光与淳朴的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艺术家的目光。

  近年来,着国家大力推进乡村发展的东风,村紧抓机遇,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大力发展写生经济。村庄变课堂,民居变画室。据当地有关部门统计,已有超过二百家艺术类院校在此设立写生创作基地,昔日宁静的山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画家摇篮”。漫步村中,随处可见背着画板、寻找灵感的青年学生,艺术的气息与乡土风情交融共生。目前,村内已发展形成集写生基地、特色民宿、农家乐等于一体的产业形态,相关经营主体达数十家,初步形成了“旅游+写生”的特色产业链,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为当地独特的石板岩建筑。 张朝阳 摄

  精神作笔 赓续奋斗底色

  石板岩镇虽非红旗渠干渠流经之地,却与红旗渠精神血脉相连。六十年前,这里的父辈们曾肩挑背扛,参与了红旗渠配套工程南谷洞水库的建设,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镌刻在这片土地上。

  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面对曾经的落后与闭塞,高家台的人民群众没有等靠要,而是传承前辈的奋斗精神,用勤劳的双手修路架桥、改善环境,将一块块沉重的石板精心打磨铺砌,让古老的村落焕发新生。从基础设施的完善到产业模式的探索,每一步都凝聚着当地人民群众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拼搏实干。这正是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实践中的生动体现,是激励高家台村实现产业蝶变的内生动力。

  山水融金 铺展共富画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高家台村的发展,是这一理念的鲜活注脚。写生产业的兴起,不仅带来了人气,更带动了民宿、餐饮、交通、画材销售等相关业态的蓬勃发展。许多村民将自家闲置的石板房改造成独具特色的民宿和农家乐,吃上了“生态饭”、“艺术饭”。

  据了解,通过发展“旅游+写生”产业,高家台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人民群众收入显著提高,生活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村容村貌的提升与产业的兴旺相互促进,形成了良性循环。当下的林州,“红绿蓝”(红色教育、绿色生态、蓝色天空滑翔)三色旅游交相辉映,“旅游+培训+研学+写生+民宿+滑翔”等文旅融合新业态蓬勃发展,持续擦亮着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金字招牌。高家台村的实践,为太行山区乃至全国同类地区探索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发展路径,提供了有益借鉴。


图为林州太行山上云海景观。 张朝阳 摄

  一渠清水绕山转,精神之光照前程。从劈山凿渠的壮举,到画笔描绘的新景,红旗渠精神始终是激励林州人民群众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家台村以及更多像它一样的乡村,正乘着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浩荡东风,以奋斗为笔,以山河作画,精心绘制着属于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新画卷。张朝阳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