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油纸伞非遗传承人余万伦:让你一眼就沦陷

发稿时间:2019-08-02 10:0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青年网成都8月2日电(记者 叶心怡)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这是在诗人戴望舒笔下,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幕。

  而在21世纪的今天,雨一直下,油纸伞的身影却难觅。可对于余万伦来说,油纸伞从不缺席。

  余万伦,四川泸州人,现居杭州。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毕六福油纸伞第七代非遗文化传承人。

  “大家都在用洋伞,你为什么还在坚持制作油纸伞?”

  “油纸伞已经融入了我的骨血,曾经,它消极过很长一段时间,但随着喜爱油纸伞的人越来越多,作为纯粹的手艺人,骨子里的DNA再次被激活,使我停不下来!”

  余万伦(左一)跟着舅舅(中)学习制伞。本人 供图

  眼前的这位帅小伙儿是一位标准的文艺青年,他头发向后梳起,露出了并不高的发际线,谈话间手舞足蹈,不难看出,因常年制伞的缘故指尖已结下了厚厚的茧,可当他聊到油纸伞与他的日常,清澈的双眸中流露出了最为纯粹的喜爱。

  那么,他是如何与油纸伞结下了不解之缘的呢?

  1984年6月,一位男婴呱呱坠地,令油纸伞世家余家人喜出望外,并取名余万伦。与所有的孩子一样,当警察成为了他从小的梦想,可从余万伦记事以来,油纸伞却是他童年最好的伙伴。选竹、制伞骨、糊伞面、穿花线、上油......看着舅舅和父母们忙碌的制作着油纸伞,余万伦闭着眼睛就能知道他们手中忙的是什么活儿,经常还能帮上忙。在他眼中,油纸伞不是什么稀罕物件。

  2006年,22岁的余万伦以第七代传承人的身份拜师于其舅舅毕六福(毕六福.油纸伞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由此,毕老师开始系统地将毕生所学全部传授给了余万伦,凭借着从小的耳濡目染及对油纸伞天生的理解力,余万伦极为轻松的就掌握了油纸伞制作工艺。以至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余万伦不自谦的表示:我真的有天分!

  制伞工艺精细而复杂。本人 供图

  2011年,受到中国伞博物馆手工艺活态馆的邀请,27岁的余万伦和妻子带着制作的油纸伞前往了杭州。

  这一次的远行,对他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和改变呢?

  “你这个伞制作粗糙、又不美观,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我都不会购买。”在余万伦欣喜并紧张的将从泸州带来的油纸伞进行展示时,却得到了以上的评价,他的内心十分愤怒,“我当时有打人的冲动!”

  这是制伞“天才”第一次直面无情的打击,回到泸州后,余万伦关上房门久久不愿见人,也不知是在什么时候,他再次拿起了手上的工具,凝视良久。

  “生气,很生气,但是,得反思!”余万伦告诉记者,在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后,他意识到油纸伞对于他的重要性,已不再是普通的遮风挡雨和填饱肚子,他想要人们真正的认可他们的工艺,并让更多的人懂得油纸伞。

  “必须创新!”创新第一步:提高工艺;第二步:精细化用料;第三步:在实用性的基础上提高审美。

  按照“三步走“的思路,余万伦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和探索。在工艺方面,他不断的精益求精把工艺做细,结合传统的扎染、细纹刻纸、烙画,并加入新鲜的植物花卉,创新出符合现代审美的“竹隐”系列油纸伞。

  “竹隐”-手造纸。本人 供图

  “竹隐”不仅受到了顾客的喜爱,更是被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一位粉丝在提及“竹隐”时这样写道:第一眼就沦陷。

  翻开历史不难发现,中国制伞历史悠久,最早的伞由鲁班的妻子云氏发明。直至春秋末年,东汉蔡伦发明纸以后,才出现了在伞纸上刷桐油用来防水的油纸诗作画,以遣情怀。同时,作为起源于中国的一种纸制或布制伞,亦传至亚洲各地。宋应星在《天工开物》提到:“凡糊雨伞与油扇,皆用小皮纸。”,沈括《梦溪笔谈》也提到:“以新赤油伞,日中覆之。”在一些文学作品如《白蛇传》等也可以看到油纸伞的踪影。

  1870年,北京郊区一位撑着油纸伞的男子。图片来源于网络

  放眼现代,油纸伞又何去何从呢?

  1882年的《泸县志》记载:“泸制(桐油)纸伞,颇为有名。城厢业此者二十余家,崇义分水岭亦多此业,而以分水岭所制为佳”。分水油纸伞厂是中国仅存的唯一一家保持桐油、石印传统工艺纸伞生产企业,也被专家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是目前油纸伞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竹隐-云絮。本人 供图

  2007年3月入选首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分水油纸伞第六代传人毕六福,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从而成为中国唯一的手工油纸伞代表性传人。如今,这个重任落在了余万伦的肩上。

  在经过不断改进创新后,余万伦制的油纸伞只要一经推出,必是爆款无疑,在他的身边,聚集了越来越多的油纸伞爱好者,更在G20峰会期间,余万伦在手工艺活态馆向各国首脑嘉宾展示传统油纸伞制作技艺,令他们拍手称绝,赞叹不断!

  “转型给我们带来最大的改变是生产生活的改善,我们以前遇到过一年都没有订单的时候,那个时候是靠国家对非遗文化项目的补助维持生存,坚持手艺,而现在,我们不再担心没有订单,几乎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在解决温饱问题后,余万伦告诉记者,现在他们思考的是,如何让更多的人走近非遗,传承文化。

  在这期间,余万伦积极接受媒体采访,增加曝光度,同时还参加了第二届中国匠人大会并现场展示油纸伞制作过程,另外,他还走进学校和非遗文化馆,并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讲解油纸伞的历史、文化。“平时,我经常会在抖音上发布我们制伞的过程,还进行讲解,效果非常好,随着很多的网友对油纸伞的兴趣和了解越来越深,我们制伞更加有动力,能懂触发我的灵感。”

  从第一条短视频的发布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抖音找到余万伦,一些人要买他的油纸伞,一些人要跟他学做油纸伞。通过抖音留下购买方式,298元就可以买到“纯手工高端定制油纸伞竹隐云絮系列”。

  “我统计了一下,2019年第一季度,通过抖音下单的比例已占到60%以上,是实体店的1倍多。”50多条短视频让余万伦的油纸伞订单排到了2020年,余万伦在抖音上实现了自己手艺的商业闭环,“对我来说,抖音不存在淡旺季,而且数据每月都在增长,忙不过来。”

  余万伦在活动中分享他与油纸伞的故事。主办方 供图

  精神为根,文化为魂,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在华夏文明的新时代中再次进化出二次生命,在传承和发展的今天,大量的青年群体再次被传统手工艺所打动,现在,他们有一个专属的时代标签:手艺人、匠人!

  竹隐-华锦。本人 供图

  余万伦说:“穷极一生,我只求‘让你一眼就沦陷’在我的油纸伞的中。”

责任编辑:徐彩侠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