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黑龙江省自然教育课堂解读“候鸟的迁徙”

发稿时间:2020-03-24 10:3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哈尔滨3月24日电 3,北归的候鸟如约而至。为迎接克服艰难险阻、长途飞行而来大地上的精灵,3月24日,黑龙江省自然教育课堂上线《候鸟的迁徙》专题课程,解读候鸟知识、关注鸟类资源、呼吁护鸟爱鸟。 

  候鸟是指有迁徙行为和规律的鸟类,它们每年春秋两季沿着固定的路线往返于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在不同的地域,根据候鸟出现的时间,还可以分为夏候鸟、冬候鸟、旅鸟、漂鸟。黑龙江省迁徙候鸟约350种,占全国候鸟种类的一半以上。本次课程邀请到了“中国发现白头鹤巢第一人”的李林老师讲解候鸟迁徙的相关知识。 

  白头鹤,这种体长约96厘米的大型涉禽,是鹤类中体型较小的一种。全身的颜色是黑灰色,头顶前裸部点缀着宝石般的朱红色,头部与颈部大部分都是白色的,像修女带着白色头巾,又称为“修女鹤”。主要繁殖地为大沾河自然保护区和新青白头鹤自然保护区,这两处保护区已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白头鹤之乡”。 

  黑龙江省是全国重点林区,拥有丰富的森林和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资源,是候鸟栖息和繁殖的理想场所。保护湿地、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野生鸟类。主讲老师李林以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引入,号召不乱捕、滥杀、贩卖野生鸟类,保护鸟类的栖息环境,为其取食、饮水和遮蔽创造良好的条件。 

  据了解,在候鸟迁徙季,黑龙江省、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共同建立了加强候鸟保护工作协调机制,“两省一区”联合成立“候鸟保护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形成联动保护机制,携手为候鸟迁徙建起安全通道,实现区域间互联互通,严厉打击非法猎捕、破坏鸟类等违法犯罪行为, 确保候鸟迁徙、繁育安全。(杨海全)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