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育文、培德、云萃…… 西安高新区23条道路有了新名字

发稿时间:2020-04-02 21:1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西安4月2日电(记者 徐彩侠 通讯员 李聪迎)近日,经西安市地名委员会研究审议同意,西安高新区23条新建道路命名被正式予以命名并对外发布使用。

  育文、培德、云萃…… 西安高新区这些道路独具匠心、构思巧妙的命名,充分展现了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人民对生活寄予的美好祝愿,同时也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标准的地名信息。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高新区23条道路,是根据《西安市城市道路命名导则》中的相关规定,经专家论证、部门会商、社会公示等环节后形成的最终命名方案。

  尊重群众意愿 方便群众好找易记

  地名是重要的公共基础信息,道路名称也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社会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城市道路命名时,首先就是要突出指位功能,方便群众好找易记。

  比如鱼化三路,该路位于已命名的鱼化一路、鱼化二路西侧,为方便群众往来查找,按照序列化命名,将此路命名为鱼化三路。

  鱼化寨街之所以命为此名,是因为该路东起丈八北路,西至西三环,为鱼化寨村的东西主干道之一,2000年曾将该路部分命名为鱼斗路。但群众习惯上称此路为鱼化寨街,为方便群众往来查找、日常使用,结合公示期间群众意见将该路更名鱼化寨街,并向西延伸至西三环统一命名。

  传承地名文化 守护城市记忆

  “道路的命名中也不能忽视与传统历史和地域文化的衔接。”高新区社会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说。

  化龙一路、化龙二路、化龙三路,这三条路位于鱼化寨区域内靠近三环,为鱼化寨区域西部三条主要的南北向道路。相传周武王之女雨花祭天之地,名“雨花苑”。后“雨花”被绎化为“鱼化”,赋予鲤鱼化龙之意,并逐渐形成现在的村名“鱼化寨”。自唐朝开始,进京赶考的举子都要来此地祭拜,以求达成金榜题名、鱼跃龙门之愿。为传承这一古老的地名文化,按方位自东向西依次排序为化龙一路、化龙二路、化龙三路。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探花岭路,该路位于红庙村区域周边,据市地方志办《西安村落记忆》记载,相传该村西侧有唐代有名的探花岭。据传,唐代在进行科举考试后还要进行殿试。殿试后新科进士参加探花宴后,常坐车辇到此岭游览。岭北还曾立有一块大石,镌刻“探花岭”三字,今已不复存在。为传承着我市深厚悠久的地名文化,将该路命名为探花岭路。该路名在公示期间,得到了广大市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寄予生活美好祝愿 展望高新美好明天

  路名除了“让人找到地方”这种最基础的功能,还可以承载更多的意义。记者在公示期间的群众意见中发现,市民多喜欢采用体现传统文化、历史特点,对人民生活寄予美好祝愿的名称命名道路,这也充分体现了市民群众对高新区未来发展的信心和美好生活的憧憬。

  在云水公园周边的云萃路、云萃一巷、云萃二巷、云舒巷、云展巷这些路名之中,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云萃”,汉语意为“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根据云水公园周边道路的修建的走向、规模,将围绕公园修建的环路命名为“云萃路”,寓意其他道路均向此路汇集而建。同时,将东侧两条平行道路序列化命名为“云萃一巷”、“云萃二巷”;南北两侧的道路取采词舒展,与云字形成系列地名,凸显此处公园风景怡然,来此休闲休憩,舒展身心之意。

  位于高新区第八小学而建南侧、西侧的育文路、培德巷两条道路,采词“育文”、“培德”作为道路专名,寄托栽培莘莘学子,授其文化课业,培养德行之意。

  高新区23条道路命名

  (一)鱼化寨区域(12条)

  1.鱼化三路:该路北起科技西路南至科技八路,位于已命名的鱼化二路西侧,长约3260米,宽30米,拟命名为鱼化三路。

  该路位于已命名的鱼化一路、鱼化二路西侧,为方便群众往来查找,按照序列化命名,将此路命名为鱼化三路。

  2.陈林路:该路北起科技六路南至科技八路,长约780米,宽20米,拟命名为陈林路。

  该路位于我市陈林村区域内,相传,因村西有宋朝宦官陈琳墓后雅化而得名,清嘉庆《长安县志》记载为陈林庄,后改为陈林村沿用至今,已使用百年之久,为保留传承这一古老村落地名,尊重当地群众意愿,将该路命名为陈林路。

  3.化龙一路:该路北起科技西路南至科技八路,长约3700米,宽40米,拟命名为化龙一路。

  4.化龙二路:该路北起科技西路南至科技八路,位于拟命名的化龙一路西侧,长约3700米,宽30米,拟命名为化龙二路。

  5.化龙三路:该路北起科技西路南至科技八路,位于拟命名的化龙二路西侧,长约3800米,宽40米,拟命名为化龙二路。

  这三条路位于鱼化寨区域内靠近三环,为鱼化寨区域西部三条主要的南北向道路。相传周武王之女雨花祭天之地,名“雨花苑”。后“雨花”被绎化为“鱼化”,赋予鲤鱼化龙之意,并逐渐形成现在的村名“鱼化寨”。自唐朝开始,进京赶考的举子都要来此地祭拜,以求达成金榜题名、鱼跃龙门之愿。为传承这一古老的地名文化,按方位自东向西依次排序为化龙一路、化龙二路、化龙三路。

  6.泥叫叫巷:该路南起拟命名的福谦路,北至拟命名的鱼化寨街,长约470米,宽20米,拟命名为泥叫叫巷。

  该路采词于鱼化寨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遗产——鱼化寨“泥叫叫”。据《西安村落记忆》记载,“泥叫叫”又名“娃娃哨”、“鱼化寨泥塑”,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指头粗细、长约寸半、低温焙烧的彩色陶哨子,主要用于儿童玩具和民间祭祀两种用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相传始于明末清初,鱼东村的一座庙里住着一位从外地流落至此的人,会做泥叫叫,刚好鱼化寨一带有适合制作泥叫叫的黑土,这人便以制作泥叫叫为生,后来不断有村民们跟着学,便一代代流传下来。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工艺,在过去,每逢农闲时节,村子里家家户户取土做泥叫叫,送到古城西安城隍庙、八仙庵等地。2007、2008年,“泥叫叫”制作工艺,分别被列入陕西省和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传承这一文化遗产,凸显我市地方特色,经与我市地名委成员单位商议并征求地名专家意见后,根据道路规模将该路命名为泥叫叫巷。在公示期间,该路名称得到了广大市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7.鱼轩巷:该路南起拟命名的鱼化寨街,北至科技西路,长约440米,宽25米,拟命名为鱼轩巷。

  “鱼轩”汉语词义为古时贵妇乘坐的车,清朝和邦额《夜谭随录?柴四》中有:“见彩旂(旗)前导,华毂后随,鲜衣花帽,簇拥鱼轩”句,形容车辆流光溢彩、鲜亮夺目。该路为联通科技西路和鱼化寨的东侧第一条道路,彼时人流密集、商铺林立,车水马龙、繁华异常,故采词“鱼轩”作为道路专名,将该路命名为鱼轩巷。

  8.探花岭路:该路东起拟命名的陈林路,西至拟命名的化龙三路,长约930米,宽20米,拟命名为探花岭路。

  该路位于红庙村区域周边,据市地方志办《西安村落记忆》记载,相传该村西侧有唐代有名的探花岭。据传,唐代在进行科举考试后还要进行殿试。殿试后新科进士参加探花宴后,常坐车辇到此岭游览。岭北还曾立有一块大石,镌刻“探花岭”三字,今已不复存在。为传承着我市深厚悠久的地名文化,将该路命名为探花岭路。

  9.绍文路:该路东起丈八北路,西至拟命名的化龙三路,长约2100米,宽20米,拟命名为绍文路。

  该路途径鱼化寨双水磨村,道路专名“绍文”采词自西安反袁十八烈士之一的王绍文。王绍文,出生于原长安县双水磨村(今雁塔区双水磨村)。据市地方志办编写的《西安历史大词典》记载,王绍文早年加入同盟会,变卖家中房产、土地作为革命党人活动经费,并参加辛亥西安起义。后于1915年春变卖家产在西安东关创办三育学校,培养革命力量,同年12月,蔡锷、李烈均等在云南起义,与康毅如、王绍文、马青苑等人士积极响应,秘密组织陕西四路讨袁军,王绍文被推举为中路军负责人。不料消息走漏,王绍文等人不幸被捕,并在狱中遭受酷刑折磨,坚贞不屈。同年3月18日,王绍文与胡德明等人在西安北门外被处死,史称“陕西讨袁军十八烈士”。王浩文被杀害后,其兄王华与义士袁紫霄收其骸骨,葬于老家双水磨村。袁世凯死后,民党人士胡景翼、刘允丞、张义安、马青苑等人为其立碑,于右任亲往墓地吊唁;李桐轩题词“是心不死”,郭希仁题词“以身殉道”,于鹤九题词“时穷见节义”,王祥生题词“虽死犹生”,对其给予高度评价。因该路正好位于王绍文烈士出生地双水磨村,为缅怀和纪念先烈,传承红色文化,将该路命名为绍文路。

  10.福谦路:该路东起丈八北路,西至西三环,长约2800米,宽30米,拟命名为福谦路。

  因此路附近有鱼化寨内原福谦堡村,取其村名“福寿谦和”之意,并保留传承村落记忆文化,将该路命名为福谦路。

  11.鱼化寨街:该路东起丈八北路,西至西三环,长约2800米,宽30米,拟命名为鱼化寨街。

  该路为鱼化寨村的东西主干道之一,2000年曾将该路部分命名为鱼斗路。但群众习惯上称此路为鱼化寨街,为方便群众往来查找、日常使用,结合公示期间群众意见将该路更名鱼化寨街,并向西延伸至西三环统一命名。

  12.龙定路:该路东起拟命名的鱼轩路,西至西三环,长约1600米,宽20米,拟命名为龙定路。

  此路附近有元代始建龙定寺。据清《长安县志》记载,龙定寺创自元代安西王侍姬池花巴氏,明成化乙未年间,住僧文聚修葺,宏壮巍峨,原寺在鱼化寨村南,康熙年间移建寨北。为保留沿用500余年的古刹寺名,传承这一历史文化脉络,凸显我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将该路命名为龙定路。

  (二)云水公园周边(5条)

  1.云萃路:该路为云水公园的环池道路,长约1200米,宽20米,拟命名为云萃路。

  2.云萃一巷:该路东起西三环,西至拟命名的云萃路,长约190米,宽20米,拟命名为云萃一巷。

  3.云萃二巷:该路东起西三环,西至拟命名的云萃路,长约200米,宽35米,拟命名为云萃二巷。

  4.云舒巷:该路南起拟命名的云萃路,长北至天谷六路,约140米,宽20米,拟命名为云舒巷。

  5.云展巷:该路南起天谷七路,北起拟命名的云萃路,长约150米,宽20米,拟命名为云展巷。

  “云萃”,汉语意为“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根据云水公园周边道路的修建的走向、规模,将围绕公园修建的环路命名为“云萃路”,寓意其他道路均向此路汇集而建。同时,按照《西安市城市道路命名导则》的相关规定,将东侧两条平行道路序列化命名为“云萃一巷”、“云萃二巷”;南北两侧的道路取采词舒展,与云字形成系列地名,凸显此处公园风景怡然,来此休闲休憩,舒展身心之意。

  (三)其他区域(6条)

  1.育文路:该路东起丈八八路,目前已向西修建至拟命名的培德巷,长约320米,宽20米,拟命名育文路。

  2.培德巷:该路南起拟命名的育文路,北至锦业路,长约230米,宽20米,拟命名为培德巷。

  这两条道路分别位于高新区第八小学而建南侧、西侧,故采词“育文”、“培德”作为道路专名,寄托栽培莘莘学子,授其文化课业,培养德行之意。

  3.高阁巷:该路南起永阳二巷,北至科技八路,长约420米,宽20米,拟命名为高阁巷。

  该路位于西安市永阳坊区域。唐时此处建有大庄严寺、大总持寺两座寺庙,两寺建制相同,规模宏大,寺内各建有一座规制相同的七层木塔,高三百三十尺(约97米),周长120步(约176米),气势宏伟,并因此逐步演化出后来的木塔寨村。唐代著名诗人岑参在《登总持阁》诗中有“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句,这里的“高阁”指的就是气势宏伟的长安城最高建筑,高达97米的木塔。近年来,该区域周边已命名有木塔寺路、庄严巷等凸显历史文化及历史遗迹的道路名称,故选取“高阁”一词作为道路专名,在形成道路名称呼应的同时,凸显中国古代人民的建筑杰作,留存古都西安千年的历史文化印记。

  4.普瑞巷:该路南起拟命名的普新二路,北至南绕城高速辅导,长350米,宽20米,拟命名为普瑞巷。

  5.普新一路:东起拟命名的普新巷,西至普丰路接已命名的普新一路,长330米,宽20米,拟命名为普新一路。

  6.普新二路:东起丈八八路,西至普丰路接已命名的普新二路,长660米,宽20米,拟命名为普新二路。

  上述三条道路位于我市绕城高速以南普洛斯高新物流产业园区域。“普”字有博广、通达之意,与物流产业园区的功能相契合。“瑞”字有祥和、荣盛之意,又寓意美好事务。采词“普瑞”寓意产业通达、荣盛之意。将南北向道路按照修建规模命名为“普瑞巷”,东西向道路作为已命名道路的延伸段,为保持道路名称的连贯性,统一命名为“普新一路”“普新二路”。

责任编辑:glj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