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佳木斯桦川县特色扶贫产业保障贫困户持续增收

发稿时间:2020-06-06 14:2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哈尔滨6月6日电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佳木斯桦川县充分发挥产业带贫能动性,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原则,全力打造特色扶贫产业,保障贫困户持续增收。 

  苏家店镇是远近闻名的“生态乌鸡”产业镇,眼下,正是饲养鸡雏的黄金时节。新胜村贫困户杨凤英去年家中养了40个鸡雏, 有30多个成活,通过成鸡销售鸡蛋家中增收了2500多元。今年工作队又给了60个鸡雏,现在她家一共有90多只鸡了。 

  发展乌鸡养殖产业让苏家店镇的贫困户们对增收有了希望,而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等多方位挖掘销售渠道,帮助解决鸡蛋销路则是让他们吃了“定心丸”。佳木斯市水务局驻北山村扶贫工作队就通过组建微信销售群,将村里贫困户的“溜达鸡蛋”送到了市民的餐桌上。 

  据苏家店镇北山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黄宁新介绍,去年一年工作队帮助贫困户销售鸡蛋大约是5万多枚,销售额大约是7万余元。 

  苏家店镇从2018年正式开始探索生态乌鸡分散养殖扶贫产业,两年来采取贫困户自养或亲属代养的方式统一发放乌鸡雏6万余只,镇里每年开展统一防疫7次,成活率在90%左右。 

  “我们苏家店镇生态乌鸡产业已经经过三年摸索经验,覆盖了贫困户700多户,在养殖上实行‘1+1’奖励机制,在管理上实行‘四统一’,现在贫困户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苏家店镇人大主席王成明说。 

  和苏家店镇乌鸡养殖产业不同,新城镇爱国村则以辣椒酱作为特色产业品牌。在小伙伴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里,社员们正在移栽辣椒苗,为辣椒酱生产做好原料储备。合作社以当地资源为依托,一方面发动全村百姓种植特色辣椒,合作社通过订单回收;另一方面吸引本村贫困户到社务工。 

  爱国村贫困户李秀芹说:“我们家今年在小园种了一亩地辣椒,已经跟合作社签了订单,合作社以一斤一块钱的价格回收,一亩地辣椒就能卖出5000元左右,去掉成本支出纯收入在4000元左右。” 

  贫困户刘亚玲是合作社的长期务工人员,每年的打工收入就让她顺利的脱了贫。刘亚玲介绍,出门就是厂子,一个月收入3000元左右,一年收入将近4万元。 

  2019年合作社共带贫95户,长期务工岗位7人,季节性用工200人次以上,仅到社务工一项,就帮助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 

  新城镇爱国村小伙伴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雪芹表示,合作社去年的订单是30亩,今年的订单增加到210亩,仅4-5月销售额就达到40万,基本上与去年全年的销售额持平,今年的用工量是去年的用工量2-3倍,所以在贫困户持续增收方面是有保障的。 

  目前,桦川县乡村带贫主体产业共有42个,全县5804户贫困户每户至少一项扶贫产业带动,户均增收4156元,实现贫困户全覆盖。(李磊)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