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成都医学城入选四川省首批院士(专家)产业园

发稿时间:2020-06-09 15:0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9日电(记者 李岗 通讯员 杨柳)日前,成都医学城从39个参选园区中脱颖而出,成为四川省首批院士(专家)产业园。四川将专门从省级工业发展资金中为每个园区同步匹配300万元,专项用于支持园区进行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同时优先推荐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产业园区评定,享受相关支持政策。

  成都医学城以何吸引大量高层次人才来温干事创业?又凭借哪些关键要素跻身四川首批院士(专家)产业园?

  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 张志强摄

  早在2019年11月,温江区修订出台《成都市温江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支持政策》,设立1亿元人才专项资金,对包括大健康产业人才在内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进行大力支持。

  “不仅要引得进来,更要留得住人才。”在高层次人才政策中,涉及到人才服务的就有薪酬奖励、购房补贴以及对子女入学、医疗保健、就业服务等方面给予优先服务的3大“礼包”。

  截至目前,成都医学城大健康产业人才近2万人,其中硕士以上有3000人。

  企业为什么要落在温江?成都金唯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大家都是一个领域的,聚集在一起让很多事情变得更为方便,很好地体现了产业集群的意义。”

  成都康城新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治晖也有同样感受,他认为成都医学城把医学、医药、医疗三个模块放在一起,有利于形成一个创新驱动的生态系统。“系统里有我的客户,也有我的供应商,给我们的沟通交流搭建了一个很便利的平台,存在产业集聚效应。”

  看中成都医学城产业聚集效应的还有成都博欣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博欣医学总经理马欣表示:“我们周围都是志同道合的人,产业集群最大的优势不仅在于内部存在的产业链生态构架,更多的是有了这个构架后,周围的其他产业也可以联动,就像美国的硅谷。”

  目前,成都医学城已经集聚了各类企业248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1家,聚集了药明康德、科伦、海思科、百裕等医药健康企业422家,主营业务收入连续四年保持增长。

  成长的空间和平台是人才最为看重的地方,在这方面,成都医学城创新机制、载体、平台,为人才提供了可以拎包入驻的创业条件。

  近年来,成都医学城加快推进中医大健康谷、电子科大“三医+人工智能”科技园、CGMP标准厂房等载体的建设。2019年,新建各类创新载体20万平方米,实现新经济产值110亿元。

  有了公共平台,中小企业、初创团队就能跨过高不可攀的研发门槛。成都医学城目前已建立了与四川省药监局的合作渠道,积极争取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加快建设基因治疗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创新药物研究与转化平台等,力争建立起全周期的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链,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成都德信安创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武迪蒙说,他们在三医创新中心一期招商时就选择了这里,“当时,温江政府帮忙协调了很多工作,可以解决我们的后顾之忧。”武迪蒙说,小企业有时需要法律顾问、与园区协调相关事情等,而这些问题园区都给很好地解决了。

  博奥晶芯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投产。张志强 摄

  近年来温江区打造“学到温江”“健康到温江”“舒适到温江”三大民生品牌,解决企业和人才在温江扎根生活发展的后顾之忧。

责任编辑:徐彩侠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