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西安港深入推进“名校+”教育联合体 让家门口好学校百花齐放

发稿时间:2020-06-14 14:5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西安6月14日电 6月12日上午,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名校+”教育联合体签约揭牌仪式上,铁一中、陕师大分别牵手辖区内64中学、新农小学和贺韶小学。这是国际港务区深入实施“名校+”工程的重要之举,也是办好群众家门口好学校,促进辖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新举措。铁一中、陕师大将发挥帮带作用,帮助“+校”提升办学水平,让西安港教育事业“百花齐放”,让辖区内学校都变成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 

    

  西安国际港务区“名校+”教育联合体签约揭牌仪式。西安国际港务区供图 

  “名校”彰显责任担当 引领兄弟学校快速发展 

  签约仪式上,铁一中陆港中学与西安市第64中学签订合作协议;陕师大学陆港小学与新农小学、贺韶小学签订合作协议。与会嘉宾共同为“名校+”教育联合体学校揭牌。 

  “独行快、众行远,让优质教育资源更均衡,带动其他学校共赢,是名校的责任。”陕师大陆港小学校长罗坤说:“陕师大陆港小学将定期派优秀教师去兄弟学校进行实地教学,快速弥补、带动兄弟学校薄弱学科,同时将已有的教科研成果落地在兄弟学校,并将通过信息化手段、网络同步课堂等手段,加大与兄弟学校日常交流,帮助兄弟学校尽快提升。” 

   郑兴潮说,学校的发展是彼此之间相辅相成的,铁一中陆港中学将与兄弟学校一起共建、共享、共荣,履行好自己的责任,不辜负辖区群众的期待,不辜负兄弟学校的信任,与辖区内学校一起,打造好国际港务区教育品牌。 

  在全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市”的大背景下,“名校+”工程正在深入开展。西安市教育局副局长王纲对国际港务区“名校+”工程予充分肯定,他说:“国际港务区采取的创新全托管模式,更有利于学校教育和管理发展,我相信国际港务区会成为西安‘名校+’工程前景可期的一个板块,也相信国际港务区能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好学校 

  今年以来,西安国际港务区以“加大财政投入、创新体制机制、深化管理改革”为保障,加快学校建设,积极寻求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突破。园区将新建、扩建投用中小学、幼儿园9所,提供学位超过7000个,能够满足辖区群众的入学需求。国际港务区组建名校+教育联合体,带动兄弟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从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让更多学生享受到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办人民满意的家门口好学校。。 

  “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和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园区在短时间内实现办学质量提升,让辖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这标志着国际港务区‘港—区—城’迈入发展快车道。” 国际港务区管委会副主任苏国峰说,名校+教育联合体,既是深入贯彻建设教育强市的具体行动,更是打造陆港教育品牌的重要举措。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办好家长放心的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人共有的情怀和责任,今天我们与名校携手,让我对学校以后的发展更有信心。”西安市第64中学校长曹斌龙说,作为签约的兄弟学校,将抓住这次机遇,统一认识,主动学习名校的教育教学、先进办学理念,密切与名校的沟通联系,努力向名校看齐,办好家门口的学校。  

  教育是百年大计,民生之本。西安国际港务区党工委副书记陈博说:“希望‘名校’和‘+校’以‘胸怀和担当’,加快在办学理念、教育教学、名师及骨干教师派驻和培养、学生活动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创造佳绩、创出亮点,促进国际港务区培养出更多‘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国际港务区的教育事业‘百花齐放’,让国际港务区的办学水平迎来发展的春天。”(王惠玲)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