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解码哈尔滨理工大学“现代工程师的摇篮”是如何炼成的

发稿时间:2020-09-19 12:1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哈尔滨9月19日电(记者 张亚云)9月19日,哈尔滨理工大学迎来70周年华诞。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装备制造DNA”成为哈理工的天然禀赋,学校的成长与我国工业体系建设一起脉动、一体进化、一同升级。为此,学校被誉为“现代工程师的摇篮”。

  哈尔滨理工大学迎来70周年校庆。哈理工供图

  传承工科优秀基因,营造现代工程师培养环境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国家亟需一批懂专业、有技能,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工程技术人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前身——哈尔滨科技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应运而生,全面担负起培养企业急需的机电和装备制造业技术人才的历史重任。

  哈尔滨理工大学人才培养成绩显著。哈理工供图

  在几代理工人的接续努力奋斗下,学校实现由规模较小单一学科学校向规模较大多学科大学的发展,1998年博士学位授权点零的突破标志着学校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跨越式发展。现如今,哈理工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以机电学科为特色,九个学科协调发展的黑龙江省“双一流”大学。

  在工程人才培养的历程中,继承老校长王大珩院士20世纪50年代提出“突出特色”和“两个三结合”的办学思想,哈理工坚守“教研并举,理工结合;多科互用,形成特色;卓育人才,亦能亦德;迎应世纪,面向祖国”的育人特色。在此基础上,又逐步发展并秉承“知行统一,博厚悠远”的校训,发扬“自强不息,求是创新”的理工精神,形成“诚实为人、踏实做事,崇尚学术、崇敬学者”的理工文化。在一代又一代哈理工人共同筑就的美好精神家园中,一批又一批的现代工程师在这里茁壮成长。

  学校把现代工程师培养放在世界新工业革命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大背景中,放在各领域及行业企业跨界融合产生的新经济、新业态和新技术发展的社会大系统中。哈理工培养的现代工程师不是各类人才的单一层次,而是与世界科学技术进步及我国工业发展各个端口适配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既有敢于挑战科技前沿不畏权威、敢于批判勇攀高峰的精神,又有扎根行业企业脚踏实地的品质,还有摸爬滚打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70年的办学历史告诉我们,学校必须特色发展,立足黑土地,服务龙江,立足制造业,服务全国。”回顾70年的办学历程,哈尔滨理工大学校长赵琳感慨道。

  发挥学科特色优势,搭建培养现代工程师桥梁

  中国工程院院士、纳米电介质理论研究的开创者雷清泉院士引领了我国纳米电介质研究的主要方向;被誉为“刀王”的李振加教授带领团队,开发出国内首创断屑槽型刀具,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回顾哈理工70年的成绩,数字或许最有说服力。

  哈理工培养的毕业生中,20万毕业生中有4位本科毕业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全国本科院校排名39名;3位校友荣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5位校友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技术发明)二等奖以上奖励……

  目前,学校学科建设形成了布局合理、互相支撑的以“机”“电”为优势特色的学科体系。建成了电介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教育部工程研发中心、大型电机电气与传热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电机及其控制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以及黑龙江省先进电气装备制造与智能运行2011协同创新中心,成为本科生学科前沿研究的平台。

  学校积极参与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坚持校企合作、按照“3+1” 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协同育人机制。

  学校党委副书记陆岩介绍,70年来,以将军、院士、企业家、工程技术领军人才为代表的20万哈理工优秀校友践行“科技报国”的初心和使命,扎根机电行业深耕沃土,把研究定格在企业产品中,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骄人的业绩为学校赢得了“现代工程师的摇篮”和我国电线电缆行业“黄埔军校”的美誉。

  永葆人才培养本色,输送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

  “如果问我四年的哈理工求学给了我什么?那我一定会骄傲地说:在母校的四年学习生活,造就了我‘万中无一’的理工学子风骨。”哈理工苏州校友会会长、绝技84级刘钢说,求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更根植于心的是理工精神:自强不息,求是创新。不论我们是在国企、外企、私企工作,还是自主创业,理工精神都是我们的筋骨,始终贯穿在我们事业的主线上。

  据介绍,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下,本科教学主动融入创新创业职场环境,重构现代工程师核心能力体系,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创新创业精神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学校确立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明确“培养厚基础、强实践、有责任、勇创新的各类专门人才”的总目标。注重培养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采取项目驱动、CDIO等工程实践教学模式,建立了项目为牵引,以科技竞赛、科技活动月为载体的强化专业实践能力的实践实训教学体系,鼓励并支持学生社团,开展各类创新创业观摩见习、实践、科技竞赛等活动。

  人才培养始终是学校坚守的根本,哈理工70年的办学形成了与现代装备制造业和区域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具有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的人才培养能力。从哈理工走出的学子无论他们走得有多远,飞得有多高,在他们身上都有着“崇尚实践,亦能亦德”理工DNA,流淌着“知行统一,博厚悠远”的理工血液。

责任编辑:徐彩侠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