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结合 让学生德能技兼备

发稿时间:2020-11-24 16:4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哈尔滨11月24日电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哈尔滨师范大学在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方面下功夫,不断加强思政课程的创优创新,倾力打造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金课”,打造具有哈师大特色的学校育人新格局。 

  哈尔滨师范大学开创性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12349”工作模式,即一个育人理念、一个培养目标、两条工作主线、三种工作机制、四项工作原则、九类工作载体。该学校在此工作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的规范化建设,通过课程思政培养学生德智双发展,以实践活动展现实践专业能力。 

  哈尔滨师范大学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真正做到了每位教师心中有思政,每门课程内容有思政,润物无声地实现了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信念传递和能力培养。在教学基础上,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将家国情怀、科学精神、辩证思维、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融入教学;音乐学院、传媒学院将龙江四大优秀文化精神与专业教学融合,创排《大荒魂》《北京往北是北大荒》;体育学院将中华武术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创作《武术新三字经》等。 

  “我们院每一位老师都会守好课程这段渠,种好人才责任田,将‘教书育人’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中。如今,我院课程思政成效显著,形成了‘融入式-滋养型-常态’的课程思政育人特色。”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于丽杰说。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生科院教师结合专业知识对新冠肺炎病毒的危害、机理和科学预防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疫情,组织学生向身边的人科普,不信谣、不传谣,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 

    

  哈尔滨师范大学“三下乡”实践活动。哈尔滨师范大学供图 

  哈师大注重将思想教育、能力培养和专业素养融入实践活动,在思政育人方面不断强化实践,搭建平台引领学生不断突破自我。哈师大通过“三下乡”活动,把思政小课堂搬进社会大课堂,架构了校内和校外课堂的渠道,联通了理论资源和社会资源,形成了校内外融合的立体化育人课堂。“三下乡”活动使广大学生走出教室,亲炙社会,从衣食住行游购娱的细微变化,从“买根葱”“吃碗面”“住个店”的日常举动,触摸生活的温度,主动融入社会,主动观察社会,体会社会的温度和“烟火气”。 

  “‘三下乡’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深化、补充和延伸,在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带动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会从教学规划,教学管理,师资培养,教学方式和基地建设几个方面系统加强‘三下乡’实践教学在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哈尔滨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姜玉洪说。 

    

  哈尔滨师范大学创业团队参加创业比赛。哈尔滨师范大学供图 

  此外,哈尔滨师范大学还采用实践+翻转课堂教学策略,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课程当中,融入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渗透创新创业全过程,创设丰富多彩教学情境,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的基本知识,练就创业能力,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和价值观,积极投身创业实践。哈师大学生刘鑫说:“学校开展‘双创’教育,培养了我们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让我们更好的完成身份的转变,与社会、同学互动更频繁,我觉得这是对我们来说最好最实用的实践思政课之一。” 

    

  交响混声合唱《荒原之魂》。哈尔滨师范大学供图 

  据了解,2019年,哈尔滨师范大学创作了一部反映北大荒人创业历史,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风貌的艺术作品——《大荒魂》。该作品可以说是哈尔滨师范大学的一张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靓丽名片,让一届一届学生在排演过程中收获知识、提升技能、净化心灵。通过提炼、诠释北大荒精神的时代性和传承性,诠释北大荒与龙江四大精神的精神联系,从中汲取系新时代龙江振兴发展的精神营养和智慧力量。 

  “哈尔滨师范大学会不断更新课堂教学方法,构建形式不同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以学生成长需求为导向,延伸与拓展课程育人的广度,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姜玉洪说。(张树丽)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