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哈尔滨依兰:走近东北抗联《露营之歌》诞生地

发稿时间:2021-04-16 14:4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哈尔滨4月16日电 4月14日,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红色印记——讲述龙江百年党史故事”主题调研采访团来到哈尔滨市依兰县四块石抗日联军遗址。四块石,距离依兰县城北50公里。这里山高林密,地境险要,难攻易守,是天然的抗敌屏障。曾是北满临时省委机关所在地,抗联第三、六、八、九、十一军都在这里活动过。

  四块石山上的密林中发现的缝纫机。刘释诚 摄

  在依兰博物馆有一台保存完整的缝纫机,据依兰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廖怀志介绍,这台缝纫机是丹清河林场工人在依兰县四块石山上的密林中发现的。当年为躲避日军的搜查,战士们用绳子将缝纫机绑在了树上,才成功地保住了被服厂的宝贵资产。

  1935年,北满临时省委同东北抗联三、六军以四块石为基地建立抗日根据地,抗联三、六军在此建立被服厂。被服厂的成员最多时有30人,主要为抗联战士缝制换季衣服、子弹袋、军旗等。忙时,部队最多上去60多人帮助被服厂做衣服和被褥,而且大部分都是女同志。衣服做成后部队到这里领取,主要是被服鞋帽,还有战士们的零星用品,如背包带、小背兜、牙具带等。

  石洞里的临时医院。刘释诚 摄

  据原依兰县党史县志办公室主任刘德勇介绍,1937年冬,从战斗中下来大批伤员,被服厂就临时改为后方医院。医院有8名同志,由裴成春负责。1938年,由于通讯员赵老七叛变,日军攻上山,放火烧毁了后方医院。裴成春一边指挥大家同日军进行顽强抵抗,一边安排伤员们转移到四块石的石洞里,作为临时医院。最终伤员全部安全转移。

  四块石作为抗联三、六军的密营和后方基地,发挥了重要作用,曾经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的革命先烈和英雄们,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他们为了抵御外侮、为了民族大义,浴血奋战,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被人们所熟知并广为传唱“火烧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露营之歌》就是在这里诞生的。(张心觉)

责任编辑:徐彩侠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