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西安市鄠邑区:产业融合促发展 绘美振兴“农民画”

发稿时间:2021-11-28 10:1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西安11月28日电 “我以前就在家照顾老人孩子,没有收入,现在就在我们村正在建设的生活馆里干保洁工作,每个月能拿三千的工资。”西安市鄠邑区玉蝉街道胡家庄村村民牛云高兴地说。今年,西安市鄠邑区乡村旅游、数字康养、农业种植等产业建设进度逐步加快,乡村振兴工作步入“快车道”,越来越多和牛云一样的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鄠邑区胡家庄葡萄庄园。西安鄠邑区供图

  近年来,西安市鄠邑区乡村振兴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4个、市级美丽宜居村庄9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鄠邑模式”在陕西省推广;“户县葡萄、设施瓜菜、精品花卉”三大主导产业蓬勃发展,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陕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示范县”;2020年农业总产值54.74亿元……地区农业品牌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提升、乡村振兴发展成效逐渐凸显。

  美好生态铺就美丽乡村底色

  在鄠邑区栗峪口村,每到夏季绿树成荫、游人如织,从前的杂草堆已经变成了孩子们的大自然体验地。“咱现在的乡村公园以前都是荒滩、荒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村上采取保留树木、清理杂草等办法,把这里打造成休闲草坪。”栗峪口村支部书记王利军介绍,村里的休闲公园建成后,村民们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加上近几年辖区旅游业的发展和便利的交通位置,村上优美的环境也吸引了越来越多西安市民前来游玩。

  “咱区现在人居环境好了,旅游也发展得好,我们也要从自身做起,把家乡的环境维护好!”在鄠邑区蒋村镇富村窑村,村支部书记张育刚表示,现在村民们都自觉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并成为优化人居环境的主流和主力,大家都争做乡土的“守护者”,做生态振兴的“参与者”。

  传统文化助力产业发展

  “咱秦岭的山水鄠邑的画,大自然的艺术进农家!”每到忙罢时节,西安市鄠邑区的关中忙罢艺术节就在网络上掀起一波打卡热潮,街道壁画、实验艺术、乡村美术馆、麦田音乐节……曾经山脚乡村已经蜕变成艺术家和游客们青睐的文旅“必选地”,曾经依靠产业种植发展的鄠邑区,也稳步走上了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路。

鄠邑区忙罢艺术节现场。西安鄠邑区供图

  “我们选择在鄠邑区开展艺术创作,一是基于当地的生态环境优势,另一方面就是乡村配合等都很到位。大家都很热爱艺术文化,也很愿意通过这样的形式把家乡文化和旅游产业带动起来。”今年夏天,西安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主任武小川带学生们在忙罢艺术节期间创作了百余幅壁画、艺术装置等作品,为鄠邑区乡村披上了手绘“彩色衣裳”。

  鄠邑区乡村振兴的产业之路,不仅保存了农耕记忆、红色记忆、农村记忆,也赓续了文化记忆。随着鄠邑区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关中忙罢艺术节、柳泉桃花节、葡萄采摘节等一大批基于乡村环境、文化资源挖掘形成的村镇民俗、文化节庆越发丰富多彩。

  返乡人才带来振兴新力量

  今年初,西安市鄠邑区蔡家坡村村民王涛返乡开办的农家乐在村上的金龙峡景区门口正式开业,他自己都不由发出感慨:“村上变化太大了,以前真没想到能在家门口做生意!”乡村振兴成效如何,当地群众最有发言权。在鄠邑区,许多村庄依托良好资源,发挥地处西安市大都市圈的区位优势,打造集农业采摘、人文旅游、乡村休闲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人文生态康养旅游产业。

蔡家坡村一景。西安鄠邑区供图

  大学生回乡发展葡萄种植、外出打工人员返乡在家门口开办农家乐、设计师来到鄠邑设计民宿、艺术家在山脚下开办美术馆、高校学生在麦田中写生创作……青山延绿野,繁花做点缀,生态山水与兴业安居的百姓相融,户县农民画中描绘的振兴、幸福、乐业乡村生活景象一步步变成现实。(姬文艳)

责任编辑:姜文山
加载更多新闻